人发学院国际发展与非洲发展研究工作引关注(图文)

08.10.2014  17:04

  关注留守儿童、探讨新农村建设、研究“三农”中的各类问题……近年来,人发学院通过系列研究工作,将他们的学术声音和“解民生之多艰”的社会情怀传向社会各界。

  学院院长李小云介绍,在产生国内影响的同时,学院也正在着力开拓研究新领域,开展具有我校特色的国际发展与非洲发展理论与政策研究。后者,正在引起政府与社会的越来越多的关注。

   将中国经验介绍到非洲社区

  两年前的7月26日,非洲坦桑尼亚莫罗戈洛省基洛萨县鲁代瓦乡佩雅佩雅村迎来了重要的一天——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在这个大陆上建立的第一个村级减贫学习中心项目落户于此。当地村民和富有浓郁非洲风情的歌舞队在音乐声中载歌载舞,庆祝这个时刻。这像是一个隐喻:村民对减贫学习中心的欢迎,代表着非洲对减贫经验的期待。

  在过去的30年,中国在消除贫困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成为“在一代人的时间内摆脱贫困并成为世界主导力量之一”的榜样。此前,非洲曾学习西方,试图绕开农业而通过工业化消除贫困、推动社会发展进程,可并未取得成功。20世纪以来,针对地区减贫,非洲学者纷纷将目光转向中国,因为中国和非洲的情况更加接近。就在彼时,我校人发学院国际发展研究中心的老师们已在非洲开展大量的调研及科技培训工作。

      李小云教授介绍,近年来,他们的策略是引入劳动密集资本节约的农业技术创新,来提供农民收入,希望能在实地微观上探索突破非洲增长与减贫脱节的困境。佩雅佩雅村减贫中心,正是由我校国际发展研究中心设计执行,贯彻了这一减贫理念,通过在非洲农村社区现场展示农业生产技术,引导农民自己参与实践。

李小云教授在坦桑尼亚项目村现场指导

  每年,项目组成员累计有数月工作在坦桑尼亚佩亚佩亚村里,在艰苦的环境中,克服语言/文化差异,指导农民技术学习与创新。立竿见影的成效之一就是,团队成员们推广核心种植技术——通过玉米的密植实现粗放式种植向集约化种植转变,由每亩种植2000株变为3000株。如今,村内已有30多个农户采用了中心指导的种植方法,玉米产量已由亩产150公斤上升到330公斤。

  在农作物收成的增长,中心还引导村民共建基础设施。这包括与剑麻农场合作,修建引水管道,方便村民用上了清洁的灌溉和饮水;为村委会修建了200平方米的办公室,帮助村里新修了简易的冲水厕所、雨天也能出行的2公里土路……

  这项工作引起了广泛关注,坦桑尼亚计委、农业部、畜牧部等各级政府官员对佩雅佩雅村的经验高度赞赏,希望把项目经验推广到更大范围。原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曾到村考察,商务部原部长陈德铭、部长高虎城曾会见研究小组成员或对这一经验做出批示。基于已经取得的基本经验,中国国际扶贫中心正在将项目作为重要的对外援助项目,申报国家认可。

   为国家对外援助政策献智献力

  因佩雅佩雅村减贫中心的成功经验,今年2月,科技部启动发展中国家科技援助项目——“中国-坦桑尼亚农业发展联合研究中心”,李小云教授担任项目主持人,我校农学院、水院及人发学院等10余位专家加入专项课题组。

  Peapea和Wasimba村是项目实施地,未来几年,这一中心将通过在玉米、旱稻、养牛、养鸡、有机农业和生物质能源等重要农业技术的示范与推广,帮助非洲实现农业发展和农村减贫。

“中国-坦桑尼亚农业发展联合研究中心”项目组成员与非洲人民在一起

  在坦的减贫经验,被视为我国对外援助、中非合作的一个范本。因此,近年来,我国外交部、商务部,世行,坦桑尼亚政府频频邀请人发学院专家座谈,听取中非合作与发展相关内容的建议。人发学院国际发展研究团队,也积极参与我国新的对非合作政策咨询与战略形成。日前,外交部专门致函我校,感谢李小云教授为我国对非洲援助政策制定及实施过程中所做出的贡献。李小云认为,减贫中心及研究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印证了中国国际责任的履行。他说,中国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是履行国际责任及对外政策中的重要方面。

  去年,他起草了《关于改革我国对外援助工作的若干建议》,得到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克强的关注,并批转至相关部委。

  2013年,人发学院的老师们还参与了《中国实施千年发展目标进展情况报告》的撰写。“千年发展目标”是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制定的,这一目标涉及经济、社会、环境等领域,2015年为完成时限,是最全面、最权威、最明确的发展目标体系。如今,它已成为衡量全球发展进程的首要标准和进行国际发展合作的重要框架,得到各方普遍认同和积极响应。

  当年9月,报告正式发布,重点概括了中国过去三年在国内多重挑战下,推进落实各项千年发展目标的情况。报告包括“消灭贫穷饥饿”、“普及初等教育”“促进两性平等”“降低儿童死亡”“改善产妇保健”“与疾病作斗争”“环境可持续力”“全球伙伴关系”8个目标中的实施情况。此外,我校人发学院多年来对国内扶贫的研究成果,也在报告中得到了体现。

  受外交部委托,李小云与同事还于近期完成了关于我国应对新千年发展目标国家谈判立场的政策建议。

   国际发展研究的重要基地正在形成

  在参与一系列政策咨询工作的同时,人发学院正在成为国内唯一集研究,教学和实践的国际化的国际发展学科基地。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去年起,“中国国际发展研究网络”秘书处落在我校,李小云担任网络主席。这一研究机构由多所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加入,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等30多个单位。

国际发展网络专家蒂姆•艾伦与人发学院师生合影

  每年,人发学院的师生都积极参加国际性、区域性的国际发展会议,并经常受邀作报告,我校在会议上及学术讨论中的声音也常被视为重要观点和参考。由人发学院主持的中国与国际发展论坛已成为国际知名的发展对话平台。

  人发学院参与对非援助及对外政策咨询、研究的工作不断取得成果。李小云说,学院之所以注重国际发展和非洲研究,重点并非研究国际关系,而主要是从发展研究的学科建设方向上,在国内和国际两个维度上观察中国的变迁。他相信,沿着这个方向走,学院发展学科建设可以成为国内第一、国际知名。

责任编辑:闻静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