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河大米”将进京

26.08.2015  06:59

  本报记者 潘福达

  在齐齐哈尔甘南县的黑土地上驱车穿梭,40万亩的首农双河农场似乎大得没有边界。打开车窗,万亩良田稻香扑鼻;放眼眺望,现代化车间初具规模。而两年前,这里还是一片从未翻动过的冻土。

  8月21日,首农双河农场年30万吨稻谷加工生产线正式投产,产自松嫩平原的优质“双河大米”,将端上京城百姓的餐桌。

  稻谷加工的循环经济账

  “这可是咱北京‘飞’得最远的一块地儿。”采访中,这句话被双河农场相关负责人反复提及。

  首农双河农场始建于1956年,隶属北京市人民政府,2012年双河农场正式交由首农集团经营管理。它处于嫩江两条支流——阿伦河和音河的下游。尚处于原始状态无污染的寒地黑土带,成为发展种植和养殖业的天然宝地。

  来到已经试投产半年的30万吨/年稻谷加工生产基地,十个排成两列的巨型立筒仓和高48米的钢制初清塔格外显眼。双河米业公司经理毕克龙介绍,初清塔和立筒仓是原粮进入车间的首道工序,每小时可清理稻谷200吨,日清理稻谷4800吨,是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最先进、日清理能力最强的原粮清理设备。

  在大米加工行业,30万吨可是个颇具标志性的数字。按照双河农场党委书记、场长高青山的话来说,30万吨稻谷,出20万吨大米,够100万人吃上一年;也只有30万吨的生产能力,才能利用大米副产品打造“全产业链”:大米下游产品有杂碎米、米糠、稻壳,即将开工的项目二期是6万吨米糠加工生产线,不仅能出产米糠油,副产品糠粕可以做饲养原料;三期建成的6万吨稻壳发电设备,可以给10万平方米小区供热。

  每袋大米都有“身份证

  车间里,工人们忙着封袋包装;仓库外,两辆卡车挂着“发往北京”的牌子。

  双河大米分御稻系列、贡米系列和圆粒香米系列,三大系列七大品种计划“十一”走进京城各大商超。双河农场场长助理朱发增说,双河大米完成了农业部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认证,每袋米都有个“身份证”,扫描上面的二维码,就能看到加工批次、收购负责人、加工负责人等十余条产品详细信息。

  米粒形态饱满,色似珍珠;煮熟后香味扑鼻,口感柔软劲道、甜香糯滑。在试销的两年时间内,负责市场开发的朱发增经常会带着电饭锅跑市场,“客户只要吃了双河大米,都争着要。”双河大米正式上市之际,来自全国各地的8家经销商签订了6万吨优质大米的购销协议。双河农场人也憧憬着未来:3年时间将“双河”品牌打造成北京市名牌,5年时间打造成中国大米行业的一流品牌。

  首农双河的“绿色名片

  这是一片“颜值”颇高的农场。驱车来到万亩优质水稻示范田,视野里是蓝天、白云和绿稻三种明亮的颜色,八月水稻茎秆挺直,稻穗饱满,微风掠过便低下了头。首农集团在2012年接管农场后,普通稻田改种优质水稻,产量提高到亩产700公斤,被业界誉为“传奇”。

  据介绍,首农集团将投入1.14亿元在双河农场打造全产业链,以种植业为支柱,继续发展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业。

  除了水稻,这里还会拥有万亩玉米示范田。而精壮的黑六猪、浑身是宝的特种雁、肉牛、肉羊等,将让养殖业逐渐成为双河发展的“半壁江山”,形成农场种植与养殖相衔接的绿色循环发展模式。


  郑重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京报网网:XXX(署名)”,除与京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5202099联系;本网刊登信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京民执罚〔2019〕16号
序号 处罚决定书文号 被处罚人名称(姓民政局
2019年2月城乡低保和城乡特困人员救助情况
    截止2019年2月28日,我市城乡低保人员6.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