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奥之城就是精彩的中国故事

13.06.2017  12:46

  题记

  “北京冬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是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有着强有力的牵引作用。

  成绩超出考官预料

  再有大事还交给你

  讲述人: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副部长徐济成

  我与很多朋友是在解说NBA比赛的过程中结识的。现在他们问我为啥在电视上露面少了,我说,我也想解说NBA过下嘴瘾,但现在绝大部分精力放在了筹办冬奥上,那可是国家大事。

  我们都说要讲好中国故事,其实北京这座双奥之城,本身就是一个精彩的中国故事。现在冬奥组委工作人员中,跟我一块儿筹办过2008年奥运会的就占了三分之一。比较两个奥运会的申办、筹办过程,我们从当时的边学边干最终获得成功,到如今的具备丰富经验立志再创辉煌,这难道不是奥运史上的一个精彩故事?而且,这个中国故事还在继续讲述当中。

  说到奥运,值得我们骄傲的事太多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就是在场馆赛后利用方面摸索出了很好的经验。我可以当着全世界朋友的面说,在这方面我们有绝对发言权。北京是迄今为止在举办过奥运会的城市中做得最好的。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奥运会历史上有几个突出的亮点:一是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创造了财务体系,通过市场开发手段解决了办奥经费问题;二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为奥运会在规范指南等基础工作方面作出了贡献;第三个就是咱们2008年北京奥运会,让奥运会回到城市里、回到人群中,这是一个转折点。

  2015年3月,我们申办冬奥会前,国际奥委会评估团来到北京,有两件事让他们感到欣喜。一个是奥森公园仅仅周末健身跑步的人就数以十万计。当时一位评估团成员说了一句,“哇,比我所住的城市人口还多!”第二个就是国家会议中心每年要举办400多场会议与展览,哪儿有闲着的时候?那次评估团正好赶上国际医疗器械展览,几乎云集了全世界的大牌企业。看到索尼的展位在一个角落里,一位日本籍评估团成员都有点不好意思。当时他们连连感叹:北京在举办奥运会后真正成为了国际交往中心。

  现在的奥林匹克公园,实际上是1990年亚运会后,就为申办奥运会预留的规划用地,到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时,它已经处于城市中间,所以奥运会结束后马上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后来的伦敦和里约一看,嗯,这个不错,于是学着北京也这样做,包括现在正在筹备奥运会的东京,也是在城市热点地区改造了一个旧码头。这不仅使得奥运会和城市的结合更加紧密,也是我们这次做好冬奥会筹办工作的指南和动力。

  我的体会是,我们学到并掌握了奥运会先进的运营和管理模式,这是国际奥委会能够把2022年冬奥会交给北京的一个理由。打个比方说,人家给你出了个考题,你通过筹办奥运会,答得挺好,还超出考官的预料,再有大事时,不给你给谁?

  场馆设计体现绿色节能环保理念

  讲述人: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处负责人桂琳

  我是负责场馆规划建设这一块工作的,对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理念体会很深刻,要说的太多啦。

  我们要把办奥理念贯穿在筹办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就拿前几天来说吧,在设计交通工具方案时,我们首先就想到了电瓶车,但它的缺点是爬坡能力差。我们已经同生产厂家探讨解决这个问题。在使用电力方面,依照延庆山区的特点,我们打算利用风力发电,尽可能地使用绿色能源。

  很多人都关心国家速滑馆的建设,这是北京赛区唯一的新建场馆。我们为了让速滑馆的冰面能达到多功能使用的目的,提出了全冰面覆盖的要求。传统速滑馆一般是环形跑道为冰面,中间区域设计几块冰面,彼此间是水泥地。但这非常不利于赛后利用时举办大型冰上活动和演出。现在全球有三座全冰面覆盖速滑馆,但我们的设计与他们不同,咱们的设计师可以实现在一整块冰上分区域控制温度,既可让使用的区域达到较低温度和冰面硬度要求,也可让其他区域只保持结冰状态,相对温度高些,达到节能的目的。这对设计团队的要求高了很多,但体现了绿色节能环保理念。

  我们曾对国外现有的速滑馆做过调研,发现如果在冰面上空间超过20米净高,耗能非常大。但偌大的体育场馆,如果整体设计过低,就成“饼干”了。最后设计团队在冰面上方加了一块大的幔布,解决了这一问题。其实这样的设计不是很难,但如果不考虑节能环保的绿色理念,谁也不会去这样做。同样,为了达到节能目的,也是为运动员高速滑行发挥出最佳水平的需要,我们对冰面采取了避开阳光直射和减少漫反射的处理。

  大家都知道,冬奥组委的办公区设在首钢的老工业区,原来是废旧的筒仓,我们根据需求对原有设施进行了改造。冬奥组委节省了经费,首钢也借机发展了自己。大家等着瞧好吧,5年后,这里将是一个成熟的文化产业园区。同样,作为冬季项目国家队训练基地的首都体育馆面临改造,首钢就在自己的园区内修建一个国家队训练基地,满足国家队两三年的临时需求。他们离开后,这里一定会是个高标准的冰雪乐园,给这个老工业园区换个新面貌。

  办冬奥,张家口搭上了“北京快车

  讲述人:北京冬奥组委张家口运行中心策划处副处长王玉清

  由于冬奥会,张家口一下子就搭上了北京,成为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地,很多张家口市民都很激动。

  最开始,我们的冬奥会规划好多人都不敢信。为啥?太美好了呗。从准备申办开始,一晃三四年的时间过去了,现在,不用你多说,市民看到自己身边发生的变化,就足以相信张家口的未来是美好的。

  我们这里,以前因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与外界来往很少,外地人来的也少,外国人更是稀罕。自从申办、筹办冬奥后,这里一下变热闹了。就拿去年的旅游来说吧,来张家口的游客差不多有5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近520亿,比上一年分别增长了35%和46%。外国人也多了起来,在我们张家口大学里,已经有留学生啦。

  筹办冬奥加快了我们这个地区的发展步伐,并且正在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我们与北京在科技、文化、人才等7个方面有了合作发展协议,北京的8个区跟我们开展了对口帮扶。马上要在2019年竣工的高铁和高速公路,让我们跟北京的联系更紧密了。这几年,来张家口投资的就有30多家上市企业,去年新增了13家,其中大部分来自北京。因为冰雪运动发展提速,国外企业也瞄上了这里,法国冰雪装备龙头企业MND公司已经落户张家口了。

  借着筹办冬奥的东风,张家口去年完成了5万多户棚户区改造,扩建了27条中心城区道路,完善了1043个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市民满眼看到的都是不断的变化。这是大的方面,具体到市民生活变化,那可多了去了。

  拿看病来说,过去谁要有个稍微大点的病,只能往北京跑。去年,我们17个县市医院跟北京天坛医院、积水潭医院等医疗机构开展了“点对点”服务,让我们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北京一流的医疗服务。

  过去,张家口的小青年很多出去打工。这两年,家乡人气旺了,冰雪运动发展了,很多人回到了家乡。有特长的,可以当滑雪教练,一个雪季收入四五万元,很不错。或者开个冰雪装备实体店和网店,生意很好。家在崇礼周边的,可以开个农家院,年收入也有大几万。

  可以说,现在的张家口人心气非常高,精神面貌也好,眼界也变宽了。讲文明、重礼仪、学外语已经蔚然成风。瞧见没有,好多大爷大妈都吵吵着呢,“2022年冬奥会举办时,我们要当志愿者。”(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吴东) 【编辑:刘文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