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兽穿行 树木参天 三江源腹地成野生动植物天堂

02.12.2014  02:25
  随着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的实施,在三江源生态保护区内,麝鹿、岩羊、雪豹、金钱豹等珍稀的野生动物又显露出可爱的身影,而麦吊云杉、红花绿绒嵩等珍稀植物的品种和数量也不断增多,在修复野生动植物生态食物链的同时,也证明了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效。
  近日,记者来到玛可河林业管理局,这里是我省长江流域大渡河源头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海拔最高的一片天然原始林区,总面积达10.18万公顷,在全国林业区划中界定为重点生态公益型林区,是重点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区,划定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18个功能分区之一,素有“果洛小江南”的美誉。
  据林区有关负责人介绍,林区内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是青海西南部重要的高原生物基因库。据记载,共有森林植物67科888种,列入国家野生植物保护名录的有麦吊云杉、红花绿绒蒿、角盘兰、大花勺兰等珍稀植物。林区内繁衍的白唇鹿、雪豹、金钱豹等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种类达12种,占全省所拥有种类的近一半,猕猴、小熊猫、黄嘴白鹭、黄喉貂等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有32种,占全省的61%。另外,玛可河内珍稀水生动物———川陕哲罗鲑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中列第4位,仅次于白鲟、中华鲟、大氏鲟。
  行走在林区内,能时不时听到远处传来的猕猴叫声,在溪边小鲵等水生动物翻开石头就能轻易见到,就在记者走访途中,还有一头野猪突然从眼前的林中穿过,当即让生态环保媒体行的小伙伴们惊呆了。
  满山遍野的云杉格外挺拔,尽管已是初冬,但一望无际的绿色森林仍给人心旷神怡之感。据介绍,近年来玛可河林区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建设累计完成人工造林1550亩,封山育林2万亩,完成公益林造林3000亩,中幼林抚育9.1万亩。还完成了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封山育林补植7万多亩,出圃种苗250余万株,森林蓄积量也由16年前的420万立方米上升到460万立方米。
  林区内,一条长达12公里的哑巴沟里,一棵参天大树映入眼帘,在众多参天大树中显得“出类拔萃”,这就是号称“三江源第一松”的老松树,需要三个人一起才能勉强将树干合抱。在该林区工作了二十多年的老林业调查员童德英说,这棵大树至少已经生长了800年,是整个玛可河林区人们发现的最大的一棵松树,而在玛可河72公里狭长的林区里,百年以上的参天大树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