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延庆县:加大改革力度 继续完善义务教育均衡

20.03.2015  16:55

  人民网北京3月19日电 村小撤并,初中出山,高中进城, 引入优质教育资源……2014年以来,延庆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川山区学校共同组建教育教学共同体,城乡一体化建设机制进一步深化,延庆的孩子们正在享受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硕果。

  近年来,为改善延庆县教育生态系统结构和比例,丰富教育内涵,延庆县教委一方面紧紧抓住北京市初中学校建设工程、小学规范化建设工程和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有利契机,全面开展中小学优质学校建设工程,另一方面紧紧把握北京市发展山区教育特殊政策,在市、县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优化教育布局、规范办学行为、市域内实施名校办分校项目、县域内实施学区化管理,大力推进延庆县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优化教育布局 保障入学机会

  近年来,延庆县根据区域内山区面积大、人口居住分散、川山区人口加快向城镇地区转移的实际状况,积极调整教育布局,优化教育结构。一是对办学规模小、效益低的川山区中小学校进行撤并整合,集中建设城镇寄宿制学校,接收撤并学校的学生;二是利用撤并腾退的中小学校舍加快发展学前和职业成人教育,促进教育健康协调发展。通过调整,全面消除了中小学办学薄弱校,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规模办学效益得到充分发挥,整体上形成了“村小撤并,初中出山,高中进城,三教统筹”的教育格局,使全县更多的孩子能够免试就近接受良好教育。

  延庆县将随迁子女入学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体系,每年列入《延庆县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方案》。凡是有意愿到公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的随迁子女,本县全部给予安排,在校享受国家规定减免政策。目前全县有3203名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达到94.8%。建立了以教委为主,民政、残联等部门广泛参与的特殊教育关爱体系,制定了轻度、重度和多重残疾儿童关爱政策,通过随班就读、特殊教育学校招收、送教上门等多种方式,保证了全县残障儿童少年 100%能够接受义务教育。逐年加大市级示范高中(延庆一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的比例,2011年至2014年比例分别为5.45%、 10%、15%、30%,使区域内所有初中学校学生都有机会享受优质高中教育。

   规范办学行为 提高教育质量

  延庆县将课程改革作为全县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项目之一,将课程建设纳入了全县中小学校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县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成立了课程研训处,聘请原北京市教科院课程中心课程室主任程舟建立了课程建设名师工作室,专项负责全县中小学三级课程建设。在全面落实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保证100%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的基础上,县课程研训处致力于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指导学校积极构建符合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的课程体系。另外,延庆县结合生态县建设和举办世葡会、承办世园会、建设世界地质公园等一系列绿色发展大事,还特别开发了《妫川文化》、《延庆县中小学生态环境教育读本》、《延庆县地质公园中小学科普知识读本(试行本)》、《延庆县园艺、世园中小学科普知识读本(试行本)》等地方教材,其中前两套教材已经通过了北京市相关部门审核。各学校在县课程研训处的指导下也积极开发精品校本课程,目前已经形成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县教委严格执行《北京市中小学学籍管理办法》,通过北京市中小学学籍管理云平台操作,使学生学籍的建立、变化、迁移、终止等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各中小学校重视对特殊群体学生的管理,充分发挥家校社协作育人合力,积极做好教育转化工作,坚决防止学生流失,全力保证学生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近年来,延庆县义务教育完成率保持在99.5%以上,其中2014年为99.6%。

  几年来,延庆县始终将适龄儿童少年依法接受义务教育工作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内容,每年提前向社会公布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入学工作方案,接受社会监督。延庆县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划片入学政策。同时,结合区域教育发展实际,延庆县制定了《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实施方案》, 强化对中小学办学行为的规范与管理,指导各中小学校积极构建“智慧课堂”,通过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精心设计和对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有效利用,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思维品质与实践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同时,教育督导部门能够定期对中小学校提质减负工作进行专项督导检查,切实保证学校将提质减负工作落到实处。

 

 

 

  

 

 

京民执罚〔2019〕16号
序号 处罚决定书文号 被处罚人名称(姓民政局
2019年2月城乡低保和城乡特困人员救助情况
    截止2019年2月28日,我市城乡低保人员6.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