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山林场闯三关
23.04.2015 05:16
本文来源: 林业网
30年前的原山林场,与目前还没改革的国有林场大同小异:不工、不农、不商,发展边缘化,职工靠有限的采伐任务勉强维持低水平的生活。现在的原山林场,山绿、场活、业兴、人富,为全国国有林场改革发展探了新路。
生态怎么保?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定职定岗定责保生态
维护和提升生态功能是国有林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生态人人都说,但怎么保,却很有讲究。
“林子保不住,还叫什么林业人?”原山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孙建博说,原山林场自始至终坚持生态优先导向。“我们这里采伐量有限,当时卖给小煤窑也卖不了几个钱,所以干脆不伐。把每年森林抚育过程中需要去掉的树移栽到苗圃中培育,供应城市绿化,贴补公益林管护。”
账算清楚了,1996年底,原山林场在山东省内国有林场中第一家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
1997年开始,林场出钱购买服务保生态,全体职工定职定责定岗,管护和培育森林资源。造林地块分包到人,直接与年底奖金挂钩,这样一来,造林成活率由不足30%一下子提高到90%以上。
保护生态,防火至关重要。为此,原山集团不惜投入:组建山东省第一支专业防火队,在全省首先建立森林防火微波视频监控中心,在全国率先装上雷达探火系统……集团每年对公益林的投入超过千万元。他们还把“防火就是防人”的理念用活,将林场周边67个自然村纳入到防火管理体系,出钱培训,把村民都武装成“护林员”“防火员”。
富余职工往哪里去?企业托管,“一家人”分责不分家
如何妥善安排富余职工,是国有林场改革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孙建博介绍,1997年原山林场定职定责定岗,同时成立国有的原山集团,负责安排林场富余人员,同时解决职工家属、子女就业问题,解决职工后顾之忧。通过改革,形成了林场和集团权责分明的机制体制,林场主要负责保生态,集团主攻保民生,两姊妹共同发展。之后,淄博市委、市政府又先后把淄博市良庄园艺场、实验苗圃、林业培训中心和颜山宾馆4个陷入困境的事业单位,交给原山集团接管代管。同样用分类经营的办法,集团给接收的员工安排了工作。
原山林场、原山集团、原山国家森林公园三块牌子一套人马,共有5个事业单位和1家企业,如何拧成一股绳?孙建博提出了“一家人”的理念。在原山集团,每个在岗员工都是股东,每年都有股金分红收入,都有机会分到危改新房,“职工给自己干”“好好干吃好饭”的工作理念深入人心。
“一家人”分责不分家,一起吃苦,一起干活。原山集团副总经理吴卫东告诉记者,集团职工经常根据需要一年干多个工种,比如在防火和造林季节,林场职工忙不过来,集团的职工就来支援,反之亦然。这样,资源实现了优化配置,生产效率得以提升。
生活待遇上,一家人一起过日子,一起奔小康。农校毕业的丁秀丽进集团后被安排在贵宾楼餐厅当服务员,一开始她不乐意,觉得大材小用,后来发现做服务员的各项待遇跟做其他工作基本相同,也就释然了,而且干得很好。
钱从哪里来?多元化经营,“以副养林”“以林养林”
国有林场改革要保护生态,保障民生,最终还是要落脚到一个问题:钱从哪里来?
1986年原山林场进行事业单位改革试点,财政把林场仅有的吃饭钱也给断了。有的职工13个月里没领到1分钱,家里停水又停电。
不改革就没出路,产业发展不好就没活路。从1997年开始,原山集团开始有步骤地改革,探索保生态和闯市场两条腿走路。思路就是“以副养林”“以林养林”。
长青林公墓是原山集团第一个成立的股份制企业。当时,林场营林区周边和插花地内存在大量坟头。林场班子成员挨家挨户做工作,最后将2000座坟先后迁到林场新成立的长青林公墓。如此一来,压得快喘不过气来的防火压力终于得以缓解,发展生态旅游的障碍得以扫平,林场还增加了一份持续的收入,一举三得。
生态旅游是原山产业化经营上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
集团分管旅游的副总经理王延成介绍,原山生态环境好,又有深厚的齐鲁文化底蕴,是个休闲放松的好去处。集团决策层认准发展生态旅游定有前途,1999年在山东省建立了第一家森林乐园,恰逢当年国家假日旅游政策出台,原山集团很快抢得了先机。山东省第一家民俗风情园、第一家山体滑草场……原山集团一鼓作气创造了6个“全省第一”,生态旅游品牌逐渐打响。
绿化公司、旅游地产公司、文化公司……依托林业资源,发挥自身优势,多元化经营,现在原山集团底下共有25家子公司,绝大多数经营得风生水起,为保护好生态、员工过上好日子提供了强力支撑。(记者 顾仲阳)
本文来源: 林业网
23.04.2015 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