栉风沐雨60载 原山林场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烟岚苍莽,绰有齐封;千里胜概,表为原山。”原山地处山东省中部,淄博市博山区境内,最早见于《汉书·地理志》。60年,在历史的长河里,不过是短暂一瞬。然而,对于原山来说,从1957年到2017年,却是不平凡的60年。
栉风沐雨60载,自1957年建场以来,原山林场戮力同心改旧象,让裸露的群山披上绿装,森林覆盖率从不足2%增长到94.4%;砥砺奋进60载,原山林场锐意改革创新容,从一个负债林场变成模范林场,成为林业系统的排头兵。与全国4800多家国有林场相比,原山林场的经营面积并不算大,然而,小林场却有着大担当,率先走出了一条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实施林业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取得了生态建设和林业产业的双赢,成为国有林场的改革样板。原山人知道,从荒山秃岭到绿水青山再到金山银山,他们斩获了成就,也经历了曲折……
艰难起步,战天斗地
原山林场成立之初,虽然叫作林场,但当时只有二十几个山石裸露的山头,山上没有土,没有水。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艰苦奋斗就成了林场发展的第一步。在石灰岩山地里种树,原山人一边挑着土,一边挑着树苗。“大家排着队上山种树,干起来顾不上休息,山上又没有遮掩的地方,再说那时都是雨季造林,叫‘三不栽’:不下雨不栽,不下透地不栽,不连阴天不栽,往往汗水、雨水顺着裤腿一起往下淌。”回想起几十年前的情形,原山林场退休职工段新安记忆犹新。
原山艰苦创业纪念馆“百人传水”老照片
在原山艰苦创业纪念馆,一幅“百人传水”老照片,重现了1960年自然灾害时期,林场职工为保护树苗的劳动场景。那时,全国遭遇严重的自然灾害,极度干旱对于条件本来就艰苦的原山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但原山人没有被吓倒,巨大的困难反而激发了他们的斗志。3天时间,林场职工们用马车将水拉到山脚下,再一桶接一桶地往上传递,上演了“百人传水”的动人一幕。
60年来,正是凭着这股百人传水、战天斗地的精神,原山林场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原山人用自己的双手把一座又一座的土山改造成树林,真正实现了从“荒山秃岭”到“绿水青山”的转变。而艰苦奋斗也成了原山人的精神底色,在一代又一代的林业人中间得到传承。
勇于创新,敢于担当
发展不是坦途,改革绝非易事,原山林场在前进的道路上也曾遇到过重大挫折。80年代,在国家对事业单位实行“事改企”的大背景下,原山林场作为试点单位进行改革。决议一出,林场从国家财政获得的唯一收入也没了,这种情况相当于被强行“断奶”。林场开不出工资,有的职工在13个月中没有领到一分钱。为摆脱困境,原山林场从银行贷款建立了木工厂、冰糕厂和奶牛场等企业,但是由于经营不善,这些企业均出现亏损。到90年代,原山林场负债高达4000多万元,成了名副其实的“要饭林场”。
1996年,在林场特别困难时期,孙建博临危受命,担任原山林场场长,接管了4家困难事业单位的近千名职工,一个千人大家庭的“吃饭”重担压在了这位残障人士身上。孙建博始终坚持“千难万难依靠党就不难”的信念,他提出了“一家人”理念:“进了原山门就是一家人,一家人一起吃苦,一起干活,一起过日子,一起奔小康”;以及“四特”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
原山林场党委书记孙建博
原山林场停止了以买卖木材为主的陈旧商业模式,转而将林场培育的树木供应到城市绿化建设中。同时,又以生态保护为基础,发展起旅游业,推行林业产业化。1999年,原山林场建起山东省第一家森林乐园,仅用了半年就收回投资,还实现了盈利。
二十年来,在孙建博这个“当家人”的带领下,原山林场已经从“要饭”林场,变成了拥有固定资产10亿元,年总收入过5亿元的模范林场,成为全国林业战线的一面旗帜。
“他是把生命献给事业的人,是我们林业人的骄傲。”谈到孙建博,原山林场职工们的内心发出由衷的敬意。
绿水青山,金山银山
在创造巨大效益的同时,原山人始终将保护生态作为自身发展的基石,以生态保护助推林业产业发展,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林场转型发展之路也走得更远,取得了山绿、场活、业兴、人富的喜人成果。
原山林场实行“事企分开、一场两制”,组建了集生态林业、生态旅游、餐饮服务、旅游地产和文化产业五大板块于一体的企业集团。集团创造的效益全部上缴财政,财政全额返还,反哺到森林资源保护和提高职工生活中,达到了林场和集团互补共赢。探索出了一条林场保生态、集团创效益、公园创品牌的科学发展之路。
“建场60年来,我们所有流过的汗水和泪水,如今都变成了快乐和幸福。”退休职工李桂荣感叹。
原山林场
如今,走在原山林场中,看到的是满目苍翠,听到的是虫鸟和鸣,呼吸的是沁人心脾的新鲜空气。优雅的自然环境使来到这里的游客倍感舒心,一位埃及女孩张妍莹来到这里兴奋地说:“到处都是绿色的,令人感觉不想离开!”
守住了绿水青山,就是守住了金山银山。有人将林场比作祖国的“绿肺”,是重要的生态屏障,而林业人正是这“绿肺”的保卫者。作为林业人的代表,原山林场党委书记孙建博说,“好多人问我:你们林场是干什么的?我们就是管护生态,叫人们能呼吸到新鲜空气的这么一帮人。全面小康必须是绿色的、环保的,生态是实现小康的底线。只有把单位的小家建设好了,社会、国家这个大家才会好。”
创业不息,春风更劲
60年来,原山林场先后被授予“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十佳国有林场”等荣誉称号,并相继挂牌“国家林业局党员干部教育基地”、“国家林业局党校现场教学基地”,成为全国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的典范。为激发林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加快推进林业改革发展和林业现代化建设,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在全国绿化、林业战线广泛开展向山东省淄博市原山林场学习活动。
在原山人眼里,艰苦创业精神不是哪一个时代的产物,而是成就任何事业、任何时代都不可缺少的强大精神动力,需要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直到今天,“百人传水”的故事依然没有结束,在植树造林、护林防火、发展旅游业,甚至建设艰苦创业纪念馆工程现场,依然能看到干部职工肩并肩、水拉手,齐心协力战胜困难的鲜活场面。
原山艰苦创业纪念馆
原山的林业已经形成了规模,为了迎接新时代的挑战,原山人提出了“二次创业”的目标,制定了“原山林场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原山人知道,要真正实现“二次创业”,发个文件开场会肯定不行,而必须发扬老一代林场人艰苦创业的精神,唤醒他们骨子里的创业激情。为此,原山林场修建了艰苦创业纪念馆,一方面让年轻人了解林场艰苦创业的历史,继承艰苦创业精神;另一方面激发干部职工“二次创业”的热情,自觉投身到新时期发展中。自7月1日山东原山艰苦创业纪念馆开馆以来,到原山林场考察的人群络绎不绝,学习原山人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
“都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原山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正是靠着一代又一代原山人的努力。我是一名‘林二代’,踩在父辈的肩膀上成长起来的,原山精神在我们身上应该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我愿意像父辈们一样为后来者当铺路石。”原山林场职工徐立刚说。
“在原山的每一个角落,接触每一位原山人,他们身上都表现出很强的主人翁意识,仿佛所有人都是在经营自家的产业,他们以场为家、爱场如家,领导干部和职工一样忙碌着,这种现象无论在哪个单位是没有的。在这里,我受到了精神的洗礼,我要把原山的精神和理念带回去,把原山人的热情带回去。”在原山林场挂职锻炼的林业人辛爽告诉记者。
孙建博在《改好革励实干原山林场将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一文中写道:“全国学原山,原山就得当标杆,人人就得当标准;全市学原山,原山就得当好改革创新、廉洁包容的典范。乘着十九大的东风,原山林场一班人将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继续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的走绿色发展之路,以改革和实干诠释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论。”
60年如一日,几代原山人咬定青山不放松,不避艰险、领悟政策、紧抓潮流,将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绿水青山,又将绿水青山变成了今天的金山银山,原山林场谱写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动人篇章。(记者 魏博 实习记者 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