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历史发展”学术研讨会在人民大学举行

07.06.2016  22:36

6月5日,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理论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及中国中共党史学会高校学科建设研究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历史发展”学术研讨会。

本次会议旨在以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暨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专业设立60周年、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20周年为契机,进一步推广和交流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的最新研究成果,总结“中国近现代基本问题研究”学科建设的经验,探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疑难问题与教学体会。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共党史学会会长、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会长、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主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理论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欧阳淞,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党委副书记吴付来等出席会议。校长助理、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郝立新,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杨凤城参加会议。来自中央党校、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厦门大学等众多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参会研讨。

会议开始前,靳诺书记与欧阳淞主任作了交流。

杨凤城书记作开幕致辞。他从中国人民大学党史学科历史发展的角度,回顾了党史专业发展至今的光辉历程,指出本次会议旨在拓展学界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当代中国史研究等方面的视野,加深彼此间交流、凝聚学界共识,为党史、国史的学科建设与科研发展建言献计。

开幕式后,吴付来副书记代表学校致欢迎辞。他指出,一个民族的历史是其安身立命的基础,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和营养剂。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真实再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团结人民艰苦奋斗、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的历史征程。作为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历史资源,要充分发挥好中国近现代史、党史、国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国人民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我们不应忘记,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卓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充满曲折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时期所形成的真理性认识,这些革命传统与建设经验,是我们今天研究党史、国史、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铸牢思想基础的一座宝矿。

吴付来副书记还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共党史学科发展的各界朋友、各位校友表示感谢,他希望大家通过大会的交流与对话,进一步拓展相关学科的研究视野,为教学增添新的内容与活力,将中共党史的教学与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与新的水平。

欧阳淞主任随后作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总能战胜风险、力挽狂澜”的专题报告。欧阳淞主任首先对中国人民大学党史学科设立60周年来取得的辉煌成果表示祝贺。他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党带领人民不断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推向前进的历史。其所经历的成就辉煌、所经历的困难风险也世所罕见。他认为,党的伟大事业之所以能不断取得成功,与党的事业同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趋势、同我国自身国情、同人民利益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相符合,以及注重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政治建设密不可分。同时,他还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全面正确地把握党的历史提供了基本线索,我们应遵照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重点探究建党90多年来党所经历的峥嵘岁月和取得的辉煌业绩,思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总能战胜风险力挽狂澜这样一个重要而严肃的问题。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丁俊萍、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金龙、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科基础教学部主任陈答才、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副校长孙占元、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何虎生、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李彩华、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高晓林等专家学者,分别就“高校思政课建设中的党史教育问题”“十月革命与中共早期革命话语的建构”“中共党史研究的困境与出路”“探索民族复兴道路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加强中共党史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的作用”“目前学界关于三线研究的最新成果”“中共党史与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与学科建设的几个问题”等作了发言。

当天下午,研讨会进入分论坛讨论环节。四个分论坛围绕“民主革命时期党史研究”“当代中国史研究”“党史国史理论问题研究”及“纲要课教学研究”进行具体讨论。

第一组就中共早期组织的多方互动、国外中共党史学科的研究情况、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的地位等方面进行讨论。代表们提出,相关部门应通过开放历史档案、广泛吸收民间史料、经费支持及交流研讨等方式,增进各界对党史学科具体问题的理解。同时,还要注重跨学科合作,充分吸收国外先进的研究成果来推进对党史问题的研究。

第二组以当代中国史研究为主题,大家围绕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评价尺度、改革开放与城市化、中国法制思想史分别发表见解,并对国史领域研究的创新提出许多建议。

在第三组讨论中,与会专家围绕提升中共党史学科地位的问题,集中讨论了党史的学科归属问题。同时还就科研奖项申报、数据库建设,以及不同学科、方法的应用融合进行探讨。

第四组主要讨论了近现代史纲要课中的教学问题,并分享了各自的教学经验。各位参会代表普遍认为,只有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学生个人的知识与情感体验,在实践与交流中去增进学生对于纲要课教学的认同,才是提升纲要课教学感染力与吸引力的有效方式。

各分论场讨论结束后,刘家桂、陈始发、李敬煊、刘建萍四位学者分别代表所在小组向大会汇报了讨论内容。大家一致认为,在研究领域上,应鼓励多学科研究方法,注重结合法学、政治学等学科的研究思路。材料使用上,要视野放宽,注意民间材料尤其是影像思维研究材料的收集和使用。在党史教学方面,教师应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杨凤城书记作总结发言。他认为本次学术讨论的论题十分广泛,既包括党史、国史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学科建设,也包括这些领域中的具体学术问题。他提出,中国人民大学未来将打造一个制度化的党史学科发展平台,将中共党史学科的平台进一步扩大,将党史、国史、纲要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纳入到综合性研究范畴中。同时指出党史研究一定要有现实关怀,不仅要有历史的纵深的积累,还需要有精准把握现实问题和时代走向的能力。党史学科一定要通过争取政策与制度层面的支持、提高中共党史学科研究质量与研究深度、拓展研究方法与研究视野,增强问题意识与现实关怀等角度做出努力,推进不同学科之间的融汇贯通与教学交流,只有这样才是抬升中共党史学科、发展党史教育的必由之路。

在会议研讨过程中,与会专家、学者交流了党史国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总结了学科建设的历史经验,探讨课程疑难问题与教学体会。通过大家的交流和对话,与会专家迸发的思想火花及理论创建,进一步拓展了中共党史、当代中国史和中国近现代史等相关学科的研究视野、为教学增添新的内容与活力、促进学科建设。会议讨论中,大家一致表示,未来关于中共党史、国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学界将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精神指引下,秉持总书记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就一定能在中共党史学科的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将中共党史学科的研究和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