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馆藏康有为、梁启超、陈独秀、李大钊、胡适书信展”开幕

14.04.2016  23:26

4月13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馆藏康有为、梁启超、陈独秀、李大钊、胡适书信展”开幕,首次集中向公众展出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近年征集入藏的一批清代、民国人物的信札和书画作品。包括陈独秀致胡适、李大钊等人,梁启超致胡适,康有为致梁启勋书信、词稿等共26通,藏品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史料价值。同时展出的还有康有为、孙中山、徐世昌、蒋介石、蔡元培、段祺瑞等人手书近20幅。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靳诺,副校长刘向兵,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校友、北京嘉源置业投资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展品捐赠人之一黄曙明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学校办公室主任郑水泉主持。

开幕式前,靳诺书记、黄曙明董事长、刘向兵校长一行在中国人民大学档案馆常务副馆长、博物馆副馆长李惠陪同下,参观了“馆藏康有为、梁启超、陈独秀、李大钊、胡适书信展”。

黄曙明副董事长在开幕式致辞中回顾了与胡陆军校友共同将本次展出的部分藏品捐赠给母校的过程,表示很高兴能够为母校的学科建设和历史研究作出贡献。黄曙明先生对学校博物馆对这批藏品的保存、展示、研究工作表示非常欣慰,集中展出有助于了解这批书信的文物价值和先辈们奋勇向前的历史事实,有助于激发后辈们在各自领域奋发向前、敢于担当、报效国家,希望母校取得更大的发展成就。

刘向兵副校长表示,博物馆的理念、功能以及存在的意义与大学十分吻合,一流大学要有一流的博物馆早已经成为共识。本次展览的展品在史料、文献、学术研究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本次展览的举办是激发善意、会聚善举的过程,也是对美的展示,而对美的追求正是社会进步的源源动力。相信人民大学博物馆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一定能够充分发挥辅助教学科研、展示校园文化、塑造学校形象、弘扬真善美价值观的独特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孙郁、历史学院院长黄兴涛对展品的史料价值、文化价值和育人价值进行了解读。

孙郁院长充分肯定了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近年来立足“收藏、陈列展示、研究”三大功能,推动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工作成绩,并指出本次展出藏品堪称博物馆镇馆之宝,涉及晚清、民国的重要人物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者,与中国人民大学的历史有深厚渊源,所展藏品不仅具有独特的史料价值更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黄兴涛院长强调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虽然成立较晚,但坚持特色发展,在晚清、民国文物收藏方面独具特色,此次展出藏品反映了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前后新文化运动阵营的活动情况,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大学博物馆呈现历史并将历史展览经常化对提高人文素养、涵育人文品格、加强人文学科的积淀大有助益。

开幕式结束后,靳诺书记一行在博物馆展厅参观了“尺翰之美——中国传统家书展”“于阗·徽州文书精品展”“北国春秋——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馆藏文物陈列”“股海遗珍——中国百年股票实物陈列”展览。

参加开幕式的还有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王宏伟,校友工作办公室主任、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郭海鹰,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王建,2009年“陈独秀致胡适”信札入藏的参与者、新闻学院教授倪宁,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相关负责人和师生代表。

本次“馆藏康有为、梁启超、陈独秀、李大钊、胡适书信展”展出的“陈独秀致李大钊、胡适等信札”13通,系中国嘉德2009春季拍卖会古籍善本专场第2833号拍品,由嘉德公司从居住在美国的胡适后人手中征集而来。国家文物局决定对该拍品按照成交价行使国家优先购买权,交由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正式收藏,购买资金由中国人民大学校友胡陆军、黄曙明无偿捐赠。此举是国家文物主管部门依据《文物保护法》的规定首次实施“文物优先购买权”,具有里程碑意义。“梁启超致胡适信札、词稿”系中国嘉德2009春季拍卖会古籍善本专场第2846号拍品,中国人民大学校友胡陆军、黄曙明竞得该拍品,捐赠母校。“康有为致梁启超信札”系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在北京匡时2012秋季艺术品拍卖会“梁氏旧藏”专场竞得。

此次展出的康有为、梁启超、陈独秀、李大钊、胡适书信,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史料价值,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填补了通信人文本研究的空白,进一步扩充了相关研究领域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