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博士老区行 |师生共长,实践是挥洒智慧的大舞台(图文)

10.08.2016  16:16

 

  研工部 供图

  本网讯 近日,我校赴防城港博士行的成员们在老师和当地领导的带领下前往上思县和港口区,分别对上思县黑皮果蔗产销合作社和宝兴工艺品有限公司进行实地调研,成员们结合当地需求和自身所学为合作社及企业发展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其中,我校食品学院宋弋副教授与食品学院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的博士研究生们来到上思县黑皮果蔗产销合作社,他们同合作社带头人、合作社农户成员就甘蔗的生产现状、存在问题、技术需求与发展困惑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甘蔗种植在上思县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早在80年代就开始了大面积开发种植甘蔗。目前,蔗区范围已遍及全县乡镇和村落,甘蔗生产已成为上思县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合作社”产销模式也让越来越多的农户获益。为了提高甘蔗的整体经济效益,当地村民集中智慧,历经3年多的生产工艺条件摸索和技术优化,提出了甘蔗笋的概念,即用废弃部分的根部加工成甘蔗笋,送到定点企业进行后续加工包装,制成罐头产品后销往各地。但甘蔗笋目前存在诸多问题如外观颜色不均一,博士团就此问题给出了初步的解决方案:一是通过预蒸煮的方法,降低、甚至去除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等的活性,但要注意加热的温度不要过高。二是通过选择密封条件好的容器进行存放,以隔绝氧气;尽量减少露天放置、减少阳光直射、减缓氧化褐变的反应速率。三是尽量降低贮存温度,以减缓氧化褐变的反应速率。

  我校植保学院博士后高淑梅,动科学院家禽遗传育种与繁殖的博士研究生刘壮、毕慧娟,植保学院植物检疫与农业生态健康专业的博士生耿倩倩在港口区宝兴工艺品有限公司就岗松产品的开发进行调研。岗松是一种兼具药用价值、经济价值和环保价值的作物。岗松叶、根可供药用,岗松是编制篱笆工艺品的主要原料,岗松叶可作为卫生消毒用品、驱蚊剂等产品的原料,岗松发达的根系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维护生态平衡。宝兴工艺品有限公司以岗松篱笆编织品为龙头产品,以“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以紧密型合作和松散型合作相结合的方式,助农脱贫。公司目前准备在基础编织品的基础上利用岗松油和岗松叶开发新产品,然而产品的检测却遇到了问题,高老师和博士团成员们结合所学大胆的提出了用岗松叶粉做农药制剂加工填料的设想。他们对产品进行了采集和处理,后期将会对岗松油抑菌杀虫活性进行测定、对活性成分分离进行鉴定,以对岗松产品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走出课堂,走向田地,博士团成员们在实践的平台上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师生共长,希望有更多的教师可以带领同学们深入实践、群策群力,为带动当地的农产品经济效益贡献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