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博士老区 | 出谋划策在泗洪,服务基层长才干

23.07.2018  16:58

本网讯 “曾经的我们许诺自己说,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那是作为研究生对于自己的责任,而这些天我们在反复用脚步丈量这片热土时,突然发现我们的关注点除了自身之外,是不是应该有更广阔的天地?带着‘解民生之多艰’的校训,我们边走边思考着这字字真经。”日前,在江苏泗洪进行科技服务的我校博士生在每日调研简报上写下了这段话。

  • 板材产业处于初级阶段

  • 这一天,来自工学院的王大鹏、邵明玺,资环学院的卓志清、曾巧和农学院的王冲作为泗洪金锁镇定点对接的博士服务团再一次来到当地木板加工企业开展调研。

    金锁镇分布着大大小小460多家板皮企业,素有“板皮之乡”的美称,板材产业是金锁镇的工业特色产业,占整个工业生产的90%。虽然金锁镇板皮企业众多,但是产值超过千万的企业只有8家,大多数的板皮企业基本属于作坊企业,以家庭为单位组织生产,主要是利用本村及其周边的劳动力和原材料组织生产。而在生产内容上,当地板皮主要用于生产合成板以及木地板,同时加工边角料既可用于纸浆造纸,也可用于生产生物质燃料。

    调研发现,当地板皮生产的原料主要来源于本地大面积种植的速生杨,如今来源充足的原材料也碰到了问题。“由于环保问题,本地的速生杨种植面积正在逐渐缩小,未来三年板材产业面临原材料不足的风险。”白庙村一个小型加工厂的厂长老黄说道。“种杨树会有环保问题?”通过走访,博士们才知道,原来速生杨在春天会产生很多杨絮,漫天飞絮会影响人们的呼吸和皮肤系统,造成过敏。因此当地政府在有意识的引导缩减速生杨作为经济林的种植。

    板皮加工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处于板材加工产业链的底层,容易受外部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因此,金锁镇的板皮加工规模虽大却难以主导市场,这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通病。此外,当地板皮生产设备大多是人工协助半自动化设备,工人基本没有安全防护;板皮加工厂房建设没有合理规划,现场卫生环境不理想,原材料摆放混乱,消防设施更无从谈起。

    针对以上问题,王大鹏、邵明玺建议:一是当地应该建立板材加工产业园区,便于集中管理,形成集聚优势;二是提高产业附加值,逐步延长产业链,进行农产品或工业品的深加工,打造地方特色产业;三是从树皮原料的短缺中寻求替代原料,可以考虑秸秆板的开发与应用;四是根据市场风险与市场饱和度,倡导当地的板材企业采用股份制的集体生产合作社。

  • 经济作物管理粗放

  • 前几年,金锁镇引进了一个葡萄种植园,种植面积150多亩,共计248个温室大棚,主要种植“醉金香”、“黑色甜菜”、“白罗莎里奥”等五个品种,树龄均在6年以上,这里的葡萄主要销往苏州、上海等地的大型水果批发市场。

    据葡萄园老板,来自河南的杨女士介绍,由于今年雨水过丰,葡萄减产严重,再加上周边万亩葡萄基地的崛起,导致今年的葡萄价格创历史新低。调研过程中,卓志清、曾巧和王冲三位研究生也将发现的问题与杨女士进行了交流:如,当前葡萄园为追求产量及防治病害,存在过量施肥和施药现象,建议多使用发酵后的农家肥,施药要合理并与生物防治措施相结合;葡萄园行距较窄,树架搭建不合理,导致无法进行机械化管理,为了降低采摘人工成本,可考虑开展葡萄采摘节等活动,采摘既能增加附加值也能减少人工采摘成本。

    在金锁镇的调研中,博士们还发现当地农户对甜瓜、西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还处于分散及单打独斗的阶段,村-镇-县三级的经济作物种植信息并没有建立起联系。除此之外,很多农户的种植经验基本靠自己摸索,不懂得科学管理,博士团在和农户的交流时,也在不断给他们普及种植管理和病害治理知识,王冲在指导甜瓜种植户陈福伦如何识别枯萎病后,陈福伦说,“之前以为是白粉病,用药后都没效果,看来完全靠经验种植的老路是行不通的。

    针对以上种植问题,博士团建议:当地政府应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建立起村-镇-县三级农业信息汇总平台,利用互联网把农户联系起来,实现信息的实时流动;另外,相同种植品种的农户应该联合起来建立合作社,在生产管理、用肥用药、市场拓展上可以形成合力。

    在泗洪开展科技服务的十天里,博士团成员们不断深入生产一线,尝试在有限的时间帮助更多的农民解决问题。“江苏是我国沿海发达地区,但走在这里的农村一线,我们看到很多农业产业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可见全面解决我国‘三农’问题,路还很长”,泗洪博士团团长王大鹏感慨,“作为博士生,能在生产一线了解、分析、解决问题,对我们来说也是很大的挑战,这也许就是学以致用吧。

    希望还能再来,践行校训”。解民生之多艰,是农大人的责任!(研工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