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子文化论坛举办 专家支招古苑文脉传承
中新网北京新闻12月9日电 (记者 杜燕)五朝皇家猎场,三代皇家苑囿,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笔下的大兴南海子。首届北京南海子文化论坛本周末在北京大兴举行,这是全国近年来首次专门针对南海子文化的高端学术论坛,来自业界知名专家共同探讨南海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南海子位于永定河冲积扇前缘,距北京城南约二十里,这里曾是辽、金、元、明、清五朝皇家猎苑,元、明、清三代皇家苑囿。“南海子就是清初期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顺治帝、康熙帝初年经常到南海子这个地方理政治国。”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戴逸表示,南海子的文化积淀就是多元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融合历史的重要见证地与线索地。
他认为,打造南海子文化,不是要完全按照历史上的规制去全盘复建,而是要结合实际着力恢复一些经典的原貌,重新呈现一些精彩片段,“文化传承是需要具象载体的,对我们后人的教育也同样需要具象的载体,这样历史文化的传播传承就丰富了。”
“南海子地区是北京两个腰肾之一。”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代皇家园林研究专家王其亨称,北京的第一个腰肾在西北郊,第二个腰肾就是南海子地区。”南海子地区因为是三河故道,所以地下水非常充沛。南海子地区的功能不单是豢养湿地动物,而是一个完整的湿地生态链。“他表示,团河行宫是南海子地区的核心,应该是建设南海子文化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朱诚如认为,南海子文化是“康乾盛世”的文化遗产,南海子文化研究要与特定历史时期的区域特点相结合,找准历史定位,全面而系统地阐释南海子文化的内涵,真正古为今用。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院长、北京学研究所长张宝秀表示,南海子是枢纽性的区域,它既是京南古苑囿,又是国际会客厅。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成后,南海子可接待南来北往国际国内的人们体验文化,让京南的古苑囿焕发出时代的新光彩。
论坛期间,首次展出了国家图书馆珍藏的清晚期《南苑全图》、清同治年间的《凤泉凉水河图》以及浙江省博物馆珍藏的康熙年间《京杭道里图》。其中,《南苑全图》具象展示了南海子鼎盛时期的地域四至、规模构成;《凤泉凉水河图》形象说明了南海子湿地水系与运河的关系;《京杭道里图》充分说明了历史上南海子与北京城、永定河、运河之间的关系。
展览利用3D复原和VR技术等科技手段,展示了南海子最大的行宫团河行宫、清初期见证民族融合的德寿寺等一大批历史建筑的复原景观;展示了手工制作的德寿寺、旧衙门行宫、南红门行宫等古建的微雕模型,再现了南海子的古苑盛景。
此外,大兴区在论坛上宣布,一部以德寿寺为背景的哲学与诗性电影《雪落德寿寺》筹划开拍。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北京大兴紧抓“城南行动计划”历史机遇,规划建设了总面积为11.65平方公里的北京最大湿地公园,一期已建成投入使用,二期将于2019年7月建成开放,重现了碧水环绕、绿荫环抱、芳草萋萋的优美景观,为南海子历史文化传承传播构建了良好的具象空间。同时,大兴区加强文物修复和保护,团河行宫、德寿寺得到修复,昆仑石、宁佑庙碑、南红门行宫等历史遗迹遗址得到妥善保护,南海子麋鹿得到保护繁衍,成为世界野生动物保护的中国样本。(完)
【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