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题材电影正式公映
“如果不是看了这部影片,我不会意识到南水北调其实就是咱们身边的事情。”
“谁能想到,为了让咱们喝上这口水,就要有那么多人做出那么大的牺牲和奉献呢。”
“参与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者真不容易,他们的故事太感人了。”
……
刚刚过去的周末,反映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电影《天河》正式公映。电影院的放映厅里,当片尾曲响起时,不少观众还觉得意犹未尽,和身边的好友讨论着片中的剧情,不时发出感慨。观众们由衷地赞叹,他们被这部电影所讲述的真实而伟大的故事所感动,愿意为这样的好电影点赞。
南水北调原来在咱身边
电影《天河》由市委宣传部、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八一电影制片厂、市南水北调工程办公室联合摄制出品。影片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为背景,通过展示董望川(李幼斌饰)、江浩(段奕宏饰)、周晓丹(俞飞鸿饰)、林子彤(王若心饰)等几个主要人物和两个家庭的命运,分别讲述工程建设、移民搬迁和河水治污等重要环节中,或惊心动魄或感人至深的故事。公映当天,全市近万名社区居民和文明引导员观看了这部电影。
白宝禛和张淑英是在五棵松地铁站工作的文明引导员,影片中出现的关于五棵松地铁站的画面,一下子拉近了他们和南水北调工程的心理距离。片中,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一个技术难关,就是在五棵松地铁站下暗涵的建设。白宝禛清晰地记得,片中用了“三明治”的比喻来形容这段工程的艰难,“因为五棵松地铁站旁边就是西四环路,地下有地铁,暗涵不仅要从五棵松地铁站下方穿过,还要从西四环立交桥桩基中间穿过。”
“虽然当时开挖的时候也有过通知,但不看电影还真不知道,当时的工程难度有多大。”张淑英感慨地说。片中提到,这一段暗涵的建设必须保证地面下沉不能超过5毫米,只能用人工一镐一锹地开挖,看到这一幕时,她更是激动万分,“得亏是这些工程人员把关,我真心地感激他们。”
感人情节来自真实故事
对于全市参与了南水北调工程的近600名建设者及其家属们来说,观看这部影片又是另外一番感受。
“总听爸爸说南水北调,今天看了电影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儿,我也更理解爸爸的工作了。”看完电影,8岁的小女孩豆豆认真地说。豆豆的爸爸王建宾是北京市南水北调办公室的一名职工,对工程建设的艰辛程度有着切身体会。工程建设期间,他和同事们经常加班加点。有一次,女儿发高烧到40摄氏度,他也没能抽出时间去医院陪护。看着影片中的故事,王建宾动情地说:“这部电影很精彩,也很真实,我好像又回到了那段最艰苦的时间。”
和王建宾有着同样感受的,还有已经在市南水北调办公室工作了十年的巢坚。看到银幕上的一幕幕故事,她回忆起了自己曾经经历过的点点滴滴。电影院里,很多普通观众都被片中的感人情节戳中了泪点,但对于巢坚来说,这些故事都曾真实地发生在她和同事们身上,这让她感到亲切,更感到骄傲。“影片中男主角说过一句话:‘我要么在工地,要么在去工地的路上。’而我知道,这句话是很多一线同事的写照。”巢坚说。
甘甜丹江水来得不容易
《天河》公映当晚,八一电影制片厂附近的中影国际影城,一场特殊的观影活动吸引了市民李先生。活动现场,八一厂的工作人员热情地邀请观众品尝用开水冲泡的茉莉花茶。原来,这水是《天河》剧组专门从湖北丹江口水库背回来的,就是要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前,让市民提前品尝一下这得来不易的“天河之水”。
“嗯,这水挺甘甜的。”李先生细细地品着杯中水,“配上咱们北京的茉莉花茶,更加清香了,是跟平时自己沏的茶不太一样。”另一位观众一边品尝着水,一边回味着电影中的场景,“我们北京人喝上丹江水不容易,看完电影,就更了解工程的艰辛,也会更珍惜丹江水。”
观影现场,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也格外激动。老人是八一厂的老员工,这次特意为了看《天河》而来。看完电影,她认真地点评说:“我们的电影终于学会了用故事来讲道理,用真实的力量去打动人。”她举例说,无论是夫妻共同奋战在建设一线的主人公,还是背着父亲上工地的年轻工程师,他们都是在个人家庭与国家利益之间做出选择,“牺牲了小我,成全了大我,是用人物的具体选择来讲精神,没有板着面孔说教,这样的好电影值得称赞。”
相关新闻
电影《天河》公映以来,全市中心城区的影院都在排片场次和时间上为这部影片打开了“绿色通道”。
来自北京新影联的数据显示,《天河》公映当天,全市共有13家影院为其提供了放映专场。东城区的东环影城、西城区的首都电影城西单店和朝阳区的紫光影城,甚至为《天河》专门开放了两个放映厅,并从早上八时半到下午三时半连续放映四场,贡献了白天的大部分黄金放映时段。
根据部分影院院线经理的反馈,《天河》的上座率很高,仅万寿路博纳影城下午的场次和中影国际影城千禧街店晚上的场次来看,上座率达到了八成以上,部分放映厅甚至已接近满座。“像《天河》这种真正反映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的影片,既有上座率的保证又有口碑,院线当然愿意为它排片。”一位院线经理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