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惠及4000万居民

02.09.2016  15:16
中青在线郑州8月29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潘志贤  实习生  王妍鸽)  8月29日,记者从国务院南水北调办获悉,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总量达50亿立方米,惠及京津冀豫4000多万居民。
丹江水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九重镇陶岔渠首闸启程。截至目前,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惠及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等沿线十余座大中城市,工程运行安全平稳,水质稳定达标,累计向京津冀豫调水50亿立方米,四省市已分水47.56亿立方米,其中北京市15.82亿立方米,天津市10.09亿立方米,河北省3.74亿立方米,河南省17.91亿立方米。
四省市供水保障率提高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受水区开辟了新的水源,改变了供水格局。北京市城区供水中南水占比已超过70%。据权威部门统计,共有超过2亿立方米南水储存到北京的密云水库、怀柔水库、十三陵水库和大宁调蓄水库。“存”下的南水将对北京市水资源调配、实现水源丰枯互济,扩大南水供水范围起到重要作用。
“目前北京市主要有7座水厂参与供水,供水范围涉及15个区,直接受益居民达2000万。”据北京市南水北调办团委书记侯丁介绍,到2020年,新建、改建或扩建的水厂将达20座。
在天津,一半城市居民吃“南水”。引江通水一年来,供水区域覆盖中心城区、环城四区、静海区和滨海新区部分地区,面积达1200平方公里,超过常住人口数量一半的天津居民从中受益,较好地满足了城市生产生活用水需求。
河北省水文部门提供的资料表明,由于今年汛期,河北省太行山地区降水量偏少,南水北调工程作为稳定的水源,为河北境内沿线大中城市提供了可靠的饮用水保证。目前,河北省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廊涿、保沧、石津、邢清四条大型输水干渠已全部建成通水,开启分水口门7处,受益人口约500万。
河南既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战场,也是重要受水区。河南省南水北调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河南,一年来累计有29个口门及3个退水闸开闸分水,占中线工程总供水量的40%。供水目标涵盖南阳、漯河、平顶山、许昌、郑州、濮阳等市,受益人口达1400多万人,农业有效灌溉面积115.4万亩。
水质:优于地表水Ⅱ类标准
南水北调成败在水质,这也是广大民众最为关心的问题。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及沿线地区采取强有力的治污环保措施,中线一期工程通水之后,水质保持稳定,特别是源头丹江口水库,一直保持在Ⅱ类及以上水质。为保障“一渠清水持续北送”,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加强沿线水质保护,建立了完善的水质保护与监测网络体系。
南水北调办24个基本项目监测数据显示,正式通水以来,各断面监测结果硫酸盐浓度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浓度限值,水质稳定达标,能够有效满足供水要求。南水北调工程通过向河湖补充清水,与现有的再生水联合调度,增强水体的稀释自净能力,有效改善河湖水质。
据北京市自来水集团监测,使用南水北调水后,自来水硬度由原来的380毫克每升降至120—130毫克每升。“以前晾一杯水,喝的时候得倒一半,下半杯都是白色的渣子。”通州居民李先生很高兴,“现在能明显感到水的硬度下降了很多,水碱也减少了!”河南省热心市民也告诉记者,家中对水质条件要求较高的观景鱼也告别了桶装水,“现在都是直接用自来水”。
北京市遵循“喝”、“存”、“补”的原则,利用南水北调,助推生态文明建设。利用南水向中心城区河湖补充清水,与现有的再生水联合调度,增强了水体的稀释自净能力,改善了河湖水质。向怀柔应急、潮白河、海淀山前等水源地试验“补”入2.5亿立方米南水,各应急水源地每日压减地下水开采26.5万立方米,累计压采超过1亿立方米,地下水下降速率减缓,补水区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北京团城湖是中线工程的终点。团城湖明渠及周边185公顷土地已经列入水源保护区,并规划为生态恢复工程,与“三山五园”生态景观融为一体。据粗略统计,截至目前,团城湖管理处已经接待参观学习的游客60万人。曾因干旱而废弃的卢沟晓月湖也在南水北调工程中重新恢复了波光粼粼的湖面,参观游客络绎不绝。83岁徐老太告诉记者,晓月湖已经废弃了二十年,“真想不到还能再次看到二十年前的场景”。
天津市重新划定地下水禁采区和限采区区域范围,要求引江通水后更加严格管理地下水。一年多来,天津市加快了滨海新区、环城四区地下水水源转换工作,共有80余户用水单位完成水源转换,减少地下水许可水量1010万立方米,回填机井110余眼。
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先后向石家庄市滹沱河、邢台市七里河生态补水7000万立方米,使该区域缺水状况得到了有效缓解,也为市民休闲娱乐提供了良好的水环境。南水北调工程提供的稳定水源,减少了受水区地下水开采,有效缓解区域内水资源紧张状况,在涵养地下水,改善水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河南省郑州市通过退水闸向西流湖生态补水2000多万立方米,将置换出来的黄河水用于生态水系建设,因缺水而萎缩的湖泊、水系重现生机。中线工程通水后,南阳市淅川县大力打造“渠首第一村”这一旅游金字招牌,建设陶岔“风情小镇”,与陶岔渠首大坝枢纽景观相结合,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前来参观旅游。据统计,截至目前,前往陶岔渠首参观的人数每年约10万人。
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中线穿黄工程,沙河渡槽、湍河渡槽等大型建筑物,也在当地政府的积极引导下,通过升级改造,亮化美化,进一步吸引了各地游客的目光,成为旅游公司推荐的景点项目。
北方内陆旱情严重,南方易发生洪涝。自2014年竣工以来,南水北调中期工程在调节水源、缓解旱涝灾害等防灾减灾方面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今年7月19日,一场特大暴雨侵袭河北中南部,邯郸、邢台、石家庄三市的部分区域先后告急,多个市区饮用水水源地水体浊度增高,超出水厂处理能力,影响市民饮水安全。关键时刻,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紧急调增南水,并采取强有力措施保障南水供应,保证了城市的紧急需求。
7月10日,湖北为迎接第五轮强降雨的到来,引江济汉工程管理局开启高石碑出水闸进行撇洪,前后两次向汉江累计撇洪10162万立方米,有效缓解了长湖防汛压力。
今年上旬,河北衡水市旱情严重,南水北调工程向衡水紧急调水5000万立方米,用于生态补水和农业应急灌溉,有效减轻了衡水市的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