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南开推出国际最全化学键能数据库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6-3-16
3月15日,清华大学与南开大学联合发布化学键能数据库“iBond 1.0”。该数据库由清华大学基础分子科学中心、南开大学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开发。据课题组负责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程津培透露,“iBond 1.0”是迄今为止国际上关于化学键能领域综合度最高,收录数目最多的大型数据库。
化学键能是化学、物理、生物、能源、材料、医药等诸多领域必不可少的基本参数之一。该参数可以直接反映出化合物的稳定性以及判断化学反应是否能发生。精确测定的化学键能数据可以成为设计新化合物和新反应,探索反应机理,建立和优化计算化学模型的“标杆”。
程津培介绍,键能知识对于指导化学研究从“试错(trial-error)”化学向“理性(rational)”化学转变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但目前互联网上并没有化学键能方面的大型数据库平台供全球科学家共享使用。已有的化学键能数据存在于各类期刊、书籍中,分布凌乱、质量参差不齐,纸质工具书又有携带与检索不便以及更新慢等问题,查找可靠的化学键能数据犹如大海捞针。
为此,程津培组织清华、南开两校研究团队自2014年11月起开始了“iBond 1.0”的开发。他希望“iBond 1.0”成为化学键能领域的“供给侧改革”,让全世界科学家都使用中国的数据库,进一步推动中国成为学术上负责任的大国。
“iBond 1.0”囊括了各种溶剂中的pKa(异裂能)参数2.25万余条,化合物1.4万个,涵盖80%的pKa实验值,余下的20%将于近期入库。此外,课题组还整理了几乎全部的气相BDE(均裂能)实验值,即将入库。据悉,所有入库数据文献可考、数据可靠、标示鲜明,并将持续更新。目前“iBond 1.0”的pKa部分已在电脑端和移动端同时上线。
在3月15日于清华大学举办的发布仪式上,程津培与南开大学副校长许京军,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共同为“iBond 1.0”揭牌。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副司长周文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部二处负责人郑企雨,中国科学院院士佟振合、张希,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化学学院院长周其林与南开大学科技处、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负责人等参加发布仪式。
周文能表示,“iBond 1.0”的发布,不仅推动了化学键能领域的研究,也增加了中国的国际学术话语权。
郑企雨说,在目前科研评价体系偏重学术论文的情况下,两校研究人员甘于奉献,致力于数据库开发这样的基础工作难能可贵。
许京军对两校研究人员成功开发“iBond 1.0”表示祝贺,并指出南开大学将一如既往支持“iBond 1.0”的建设。
薛其坤认为,“iBond 1.0”的开发,将对多个学科研究起到促进作用,有助于提高清华大学与南开大学的学术影响力。
编辑:苑苑
(http://news.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