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庞中英:APEC亟待转型升级

15.11.2014  14:29

华夏时报记者 商灏 北京报道

北京的天空本周比往日多了一些清澄的气象,这当然是2014年APEC会议东道主精心准备的结果。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中国元素呈现给与会的客人。但秋日暖阳下,面对雁栖湖边连天芳草和层叠山林,来宾们最应讨论的问题是什么?当东道国首脑阐述了本国经济走势和未来政策最新取向之后,大家将会提出怎样的主张共同推动亚太经济的健康增长?最激烈的争议和分歧在哪?最终将达成怎样的共识,取得怎样的会议成果?

华夏时报》特别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全球治理中心主任庞中英发表观点。庞中英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国际政治学者之一,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国际金融论坛学术委员。

现在还能做什么

华夏时报》:作为亚太地区最高级别的政府间经济合作机制重要会议,APEC最近一年来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各成员体经贸合作上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庞中英:APEC由谁主办,对于主办国经济有一些推动,不管是俄罗斯主办,还是澳大利亚主办,或印度尼西亚主办,乃至中国主办,主办国通常都会借此推动一下本国经济建设。每年的会议,其实有些经济体只是派个代表团来参会而已,至于能否推动有关国家或整个地区范围内的经济,从最近几年看,APEC已经丧失了最初那样的势头,这里的关键词是“势头”,APEC的政治的、外交的势头早就丧失。

2007年9月,美国总统小布什参加在澳大利亚主办的APEC年会时,澳大利亚提出希望APEC能够推动亚太地区自由贸易区(FTAAP,这也是现在中国希望推动的自由贸易区),当时美国人也对此显得很有兴趣。但到了奥巴马执政时代,美国需要面对金融危机,APEC实际上被忽略。由于APEC在解决金融危机问题过程中实际没能发挥什么作用,大家几乎快要忘了APEC。2010年美国高调宣布要重返亚太,在经济上,对于最初由文莱、智利、新西兰和新加坡4国于2005年签署成立的泛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美国人如获至宝,并开始主导,定了很多要实施的目标。美国推动TPP发展至今,实际上等于宣布TPP已经取代了APEC的一些计划。因此,APEC的一些大的目标,已经难以实现,也很难再重新启动。APEC现在基本上就只是一个高规格、大规模的世界大会或论坛,主办国也特别重视,同时谁主办谁就可能在经济建设上有所获益。除此之外,APEC现在还能做什么?

华夏时报》:如何评价中国为启动并推进亚太自贸区进程,为促进APEC发展和亚太发展已经做出的贡献?

庞中英:中国希望在这次APEC会议上重新启动FTAAP概念。我的观点是,APEC曾经特别重要,一度曾代表了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希望。APEC印尼茂物会议曾定下2020年实现亚太地区贸易自由化的目标,现在离实现这一目标只有五六年时间,由于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很明显茂物目标也许能达成,但肯定会出现很多变数。

实现亚太地区贸易自由化的目标,美国人希望以TPP为主,以美国为主,美国人成为规则制定者,之后加入的国家只能接受和服从美国人制定的规则,这就是美国人的逻辑。所以,APEC最辉煌的时期已经过去。

华夏时报》:我们看到你前几天作为“学术委员”参加了“国际金融论坛2014年全球年会”,本次APEC与之有何关联?

庞中英:国际金融论坛这次年会提到了APEC,并认为APEC的框架本来很好,但话题没有过多涉及APEC。从经济、金融、贸易、投资等方面的重要性来看,APEC已经不是焦点。其重要性就在于让21个会员单位的领导人可以利用会议期间搞一些活动。比如中国领导人与俄罗斯领导人普京、美国领导人奥巴马等展开双边会谈,还有日本领导人安倍也很期待与中国领导人的双边会谈。另外,这次TPP的12个谈判方要在北京举行会议。

共识或很难达成

华夏时报》:对于美国退出QE后亚太地区领导人第一次聚会,各经济体有什么样的期待?各经济体领导人最想了解的问题是什么?

庞中英:本次会议可能会涉及美国退出QE的问题,但不会深入讨论。这个问题应该是在11月15日的布里斯班G20峰会上讨论,但即使在那个会议上,也很难获得深入讨论。因为G20与APEC一样,也已经失去了外交势头和政治势头。

美国人搞了好几个QE,及至其退出QE,都没与G20成员国有过怎样的协调,甚至没有协调。APEC会议上,倒是可以看到有关国家对于美国退出QE究竟有何反应。比如日本安倍政府想要所谓刺激经济的第三支箭发挥作用,其未必会与美国同步退出QE。还有中国经济增速有下降趋势,市场因此呼吁给予刺激。所以,APEC亚太成员经济体会否跟进美国退出QE,这一点值得观察。

APEC是个贸易大会,没有协调宏观经济政策的任务。虽然G20会议可以协调经济政策,但今年G20会议的任务是增长战略,因此其协调宏观经济政策可能有困难。

华夏时报》:当前亚太地区各经济体最应关注、讨论和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庞中英:从外交部部长王毅最近在外交部举办的第十届“蓝厅论坛”上的讲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亚太地区现在急需解决的问题,首先还是贸易失衡问题,对这一点大家讨论很多,中国也为此提出了很多建议,方向也很正确,通过地区范围内的经济合作,通过亚太自贸区协议,通过综合性的经济伙伴关系合作来解决一些贸易失衡问题。所以此次APEC会议的主题就是“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而中国提出的三大重点议题都非常好,“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经济创新发展、改革与增长”,特别是最后一点“加强全方位基础设施与互联互通建设”,抓住了亚太地区发展的要害问题。亚太地区现在急需进行整体的宏观政策协调,整体的贸易政策协调,整体的地区范围内贸易自由化,不要有TPP那样的排他性协议,但现在看来,共识很难达成。地缘政治的因素严重干扰了共识的达成。第一,美国正在制裁俄罗斯,这导致亚太地区的APEC成员实际已经分裂,大家面和心不和,甚至可能都做不到面和。第二,中美之间的新型大国关系可以讨论但并没有建成,中美关系的形势并不太好。奥巴马这次来华访问和参加会议,是在美国中期选举已经选完之后,美国可能出现一个共和党主导的参议院,奥巴马最后两年的施政将不再有多少本事。即使奥巴马要和中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也可能会遭到美国国会的反对。第三,TPP已经组成了核心的组织,其他亚太地区经济体的经济合作的形式或模式其实都甘拜下风了,而且可能都成不了气候。包括过去的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即由东盟十国发起,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共同参加,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建立16国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也都成不了气候。

中国能做很多事

华夏时报》:中国这次将利用主场之利为APEC的发展和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做些什么事情?

庞中英:中国能做的事情当然非常之多。第一,要让这次来的各经济体领导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前景,包括对中国的第十三个五年计划,增强信心。第二,我们应该告诉他们中国经济出现了常态化增长,这种常态化增长并非低速增长,而是相对高速的、结构调整的相对较好的稳定的增长,并解决了经济增长过程中出现的环境污染、官场腐败等两大问题。这次会议要实现的成果之一就是按照全球治理的新趋势新要求反腐败。这将为确保增长,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做出贡献。这是非常重要很值得关注的一个亮点。第三,要让人们清晰地认识到,按汇率计算,未来5年,中国可能提前成为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第一大经济体,中国本土企业可能成为经济的主导力量。中国经济的力量、中国经济的前景,把这些影响未来亚太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告知各经济体领导人,即使遇到一些不利的挑战,比如TPP之类,中国推动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依然问题不大。

华夏时报》:之后世界经济格局将可能呈现出怎样的新形态?

庞中英:有人说美国退出QE说明美国经济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我不这么看。我认为QE就相当于药,美国人吃了好几服,虽然管点用,但最终还是治不了病,同时还有很多副作用,所以这个药不能再吃了。这是美国退出QE的真实背景。现在我们看到,世界各国的经济前景都不太好。这次APEC会议之后,如果中国能够调整好本国经济的结构,可以向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很多支持,比如向这一地区的经济体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大量投资。尤其中国提出的“一路一带”,已经变成新的区域经济发展的概念,所有加入者都将成为这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受益者。这有可能抵消TPP的负面影响。从国际政治的经济学来看,贸易对于促进国家间关系的稳定与和平,作用有限。但投资,尤其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带动私人部门的投资,一定会带来国家间深刻的长期的相互依存度。包括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在内的21个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10月24日在北京签约共同决定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以及今年7月成立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未来如果发展顺利,其经济和政治影响力将是美国所难以阻挡的。因此,中国现在需要很小心地推动相关计划的发展。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在“国际金融论坛2014年全球年会”上讲话时就表示,中国认识到了对外投资的重要性。当年日本的发展也是靠对外投资。中国现在已经是全球第一大对外投资国,但中国对外投资也会面临很大的地缘政治风险。

华夏时报》:从IMF总裁拉加德所称世界经济面临“新平庸”这一背景来看,本次APEC会议“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的主题,以及“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经济创新发展、改革与增长”,“加强全方位基础设施与互联互通建设”等三大重点议题,可能会取得怎样的实实在在的成果?

庞中英:中国强调“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从国际政治的角度讲,是很正确的,拥有国际合法性,在道义上站得住脚。美国老布什总统时期的国务卿贝克曾说过一句名言:亚太地区不能够从中间划一条线。这也就是说,亚太地区不能分裂。当时美国之所以主导搞APEC,其实就是为了防止亚太地区的分裂。现在美国人在亚太地区的噩梦,就是这个地区已经分裂了,分裂成了不同的利益集团。现在中国强调共建亚太地区伙伴关系是共同体是新亚太,将来还要搞亚太自贸区,这本身也符合美国利益。其实TPP是在分裂亚太,所以今天美国的政策有点稀奇古怪。美国是各种利益集团主导的国家,有些利益集团可能不会有很全面的考虑。美国著名学者博格斯特曾批评美国采取的排除中国于TPP谈判而又不去推动APEC最初确定的贸易投资自由化的目标,转而推动TPP,实际就是在分裂亚太。这将是美国人的噩梦。有些美国学者同意博格斯特的这一观点。

是否加入TPP,这是中国的一个棘手的问题,中国这么大的经济体已不能只做规则的接受者,必须也是规则的制定者。也许中国现在还不必太着急。

华夏时报》:中国将会提出什么样的解决方案?其追求的目标是什么?

庞中英:中国最主要的目标其实就是建立亚太自贸区,这一目标APEC印尼茂物会议时就已经提出,2007年APEC上美国和澳大利亚也共同推动过这一目标,只是美国后来离开了这个方向。现在能不能回到这个方向上来,或重启这一目标?但无论如何,中国的主张是无可置疑的,中国已经仁至义尽。

转型和升级问题

华夏时报》:有人说,今年的APEC对中国来说已经不仅仅是“东道主”的头衔了,还有更重要更积极的角色需要中国承担。你怎么看?中国未来将如何更主动参与APEC发展蓝图的设计,更积极地融入APEC的改革进程?

庞中英:接下来中国可以提出一个口号,即APEC需要转型和升级。

如何推动APEC的转型和升级?过去十多年,一到了开APEC会议的时候,无论哪个国家主办,世界各地的主流报纸一定会刊登相关内容的文章:APEC到了十字路口。今年同样如此。中国的媒体比如《环球时报》将王毅最近在外交部蓝厅的讲话翻译成英文版时,用的标题是“王毅说,APEC处在十字路口”。但《环球时报》中文版刊登王毅这篇讲话用的标题是“王毅说,北京APEC会议,中国准备好了”。亚太地区报纸比如雅加达邮报、曼谷邮报也刊登了诸如“中国主办APEC,但APEC现在处在十字路口”这样主题的文章。既然APEC处在十字路口十多年了,说明其功绩或成就已不能夸大了看,其进展有限,也就是谁主办谁受点益,也就是为主办方做点广告,夹点私货而已。

中国可以提出APEC需要转型和升级的主张,并为此提出一些方向或目标。比如,欢迎APEC的成员都加入亚洲基础设施开发银行,欢迎APEC成员加入中国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计划。

华夏时报》:本次APEC峰会对于随后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行的G20峰会将产生怎样的影响?两大峰会又将如何影响今后数年全球经济走势?

庞中英:为这两大会议接连举行做准备,据我所知,中国政府与澳大利亚政府今年年初就开始进行外交上的协调和合作,以促进这两次会议的成功举行和互动。澳大利亚作为APEC创始国之一,其历届政府都一直非常重视APEC会议,中澳两国政府在APEC和G20上的合作非常密切。我曾参加中澳两国今年4月在上海举行的一个相关会议。APEC的成员有一半是G20的成员。我相信,如果APEC在北京的这次会议的气氛还不错,双边会谈也比较成功,对于本次G20布里斯班会议的成功应有所帮助。

华夏时报》:APEC如何与时俱进更上一层楼,未来如何有更大的作为?

庞中英:中国这次的努力就是试图让APEC更上一层楼,然后还要看下一个主办国能否继续加以推动。

原文链接:

[华夏时报]庞中英:APEC亟待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