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区域环境气象学术交流与发展研讨会在京召开
5月23至24日,由北京市气象局主办,京津冀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北京市气象学会承办的华北区域环境气象学术交流与发展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河南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部门和中国气象局减灾司、国家气象中心的业务、科研、管理人员,围绕环境气象预报技术和科研成果展开交流和研讨。
会议邀请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等单位的专家教授进行报告,交流了中国环境气象的现状和展望,重污染天气的成因和应对以及大城市臭氧光化学污染等内容。与会人员围绕环境业务监测、预报业务平台开发、数值模式引进与研究、重污染天气机理研究、部门联合发布气象预警、霾和能见度观测标准的规范和统一等内容展开交流和研讨。
市气象局副局长曲晓波向与会人员表示欢迎。他指出,近年来,京津冀环境气象中心对于区域内环境气象工作起到了带动作用,但在业务观测、预报能力、数据共享、与环保部门合作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他强调,要明确科研工作的定位,加强气象在大气污染机理研究中的作用。要突出体现行业特色,重视减排评估工作和重污染天气重大活动保障环境气象业务,为政府制定减排政策提供决策建议。要做好基于风险的预报和预警工作,积极与京津冀及周边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部门的环境气象业务和科研人员进行交流。并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与会专家教授继续支持华北区域中心环境气象事业。
中国气象局减灾司建议要立足于需求,满足公众对健康防护和政府对于减排决策的需求;要充分发挥气象部门在大气污染垂直观测、边界层观测以及卫星遥感观测方面的优势,开展区域传输的定量化影响观测和中长期甚至更长时间的预报;要加强数值模式开发、排放源清单、中长期预报及检验评估模型等业务;要开放思维,协同发展,确立区域中心定位,实现“双赢”;要加强业务规范管理,积极利用专家的优势力量、技术力量,在部门战略决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