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大卡车路边偷倒渣土

26.02.2015  06:09

用来挖渣土的挖掘机。

路边禁止倒渣土的牌子形同虚设。

东坝路边堆放百余米长的渣土。

  近日,有读者给本报打来电话反映,他们家附近的道路边,经常有大卡车乱倒渣土,露天堆放的渣土没有苫盖,刮大风的时候尘土飞扬污染环境。他向相关部门反映这一情况,但是没有解决,他希望通过本报呼吁一下,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将这种乱倒渣土的行为予以制止。

  大卡车晚上倒渣土

  2月初,记者按照读者的指引,来到东五环边上的七棵树西街村。

  经过几番打听,记者在紧邻东五环边上的一条小路边,找到了七棵树西街村,与其说是村,倒不如说是一片废墟。据一位路人说,这个村2013年就已经拆迁完了,村民基本上都搬走了,现在仅有几户人家还没有搬走,空旷的荒地成了一些人倒渣土的地方。

  在一个挂着“七棵树创意园”蓝色路牌的三岔路口,路南侧有几间平房孤零零地立在一片荒地边,荒地上铺着一层厚厚的黄土,由北向南逐渐抬高,上面有两条深深的车轮印,黄土堆边缘的土已经变干,中间的土很湿润,踩上去很软。路边有一块上写着“严禁乱倒渣土 违者重罚”的告示牌,牌子很新,但是支撑牌子的一根铁杆被撞弯了。

  这一片拆迁过后的荒地面积约有一个足球场大,北侧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小路,南侧是一个高尔夫球场,球场外高大的铁网从很远的地方就能看见。

  踩着土堆往南走,是一条掺杂着碎石和砖头瓦块的小路,路东侧有几间红砖房子,房门口有几条小狗,看到有人走过来,小狗叫个不停,门里走出来一个中年男子。

  男子告诉记者是这个房子的主人,他所在的这个村属于朝阳区,叫七棵树西街村,整村一年多前就已经搬迁走了,以前全是房子,他和几户人家没有搬迁,还住在老房子里。放眼望去,这片足球场大小的空地共有三四栋红砖房子,房子周围堆着很多黄土。

  “黄土倒在这里有用吗?”“是建筑工地不用的废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拉过来的。”中年男子嘟囔着说,“土要是再堆多了,就没法住了。

  再往里走,路上没有碎石瓦块了,全铺上了黄土,轧在土上的几条车轮一直往南延伸,车轮印的东侧地面略微抬高,黄土一直堆到东侧的一堵砖墙下。

  黄土从最南侧的一栋房屋后边开始忽然隆起,一直堆到高尔夫球场的防护网边,土堆顶部停着两台挖掘机,巨大的车轮和大铲子上沾满了黄土。

  在一栋平房前打水的一位老人告诉记者,这些挖掘机晚上八九点钟开始推土,一直工作到半夜,有时候能工作到天亮,吵得人没法睡觉。

  老人说,这种情况已经出现有一段时间了,这些渣土不是白倒的,有专人来收费,每到晚上就有人来这里,他看见有人给倒渣土的司机一张卡片,估计是用来计费的吧。

  半人高渣土堆积数月

  根据读者的反映,记者又来到另一处堆渣土的地方了解情况。这段路位于东坝家园住宅小区西北侧,顺着这个小区西侧新修的道路往北走到头,一堵一米多高的墙内外,堆积了数十个大大小小的土堆,墙内新修的路上,堆着几堆颜色较深的新土,土是湿润的,土堆边还有轮胎碾轧过的痕迹。

  墙外边的土堆被一圈破旧的铁栏杆围起来,约有三四个篮球场大小的面积,土堆中有不少砖头瓦块,和围墙内的土堆有所区别,这里的土堆颜色发白,很显然已经堆了很长时间。

  铁栏杆西北侧是东坝路,路边有一块847路公交车站的站牌,站名为南岗子,从车站往西南方向延伸的路边,一人多高的渣土堆将两三米的路边道路全部填满,来往的行人、自行车和机动车抢道而行。

  记者顺着土堆往南走,这些堆了一两百米长的土堆将路边粗壮的大树掩埋。仔细一看,这些土已经板结成干泥块,踩上去咔咔作响,靠近道路的土块被汽车碾轧成粉末,车轮碾过之后尘土飞扬。

  和土堆一墙之隔的是东坝中街11号院住宅小区,一位居民说,他们家窗户正对着这些土堆,前几天刮大风都不敢开窗户,这些土堆从去年开始就有了,他见到过两次,几辆大卡车半夜开过来,将渣土倒在路边就开走了,堆了这么久了没有人来管。

  家住东坝家园的两位居民说,小区西侧去年新修了一条路,但是没过多久就来了很多大卡车,往这条路上倒渣土,经常是深更半夜偷偷摸摸地乱倒,第二天白天,这条路上就多了几堆新土。

  居民屡投诉却没效果

  七棵树西街村的路边,有一个没有拆除的小卖铺,店铺老板说,最近一段时间,每到晚上都有大卡车倒渣土。前一阵有城管队员来管过,但是他们走了,这些卡车又开始倾倒,选择晚上倒土,就是为躲开城管的检查。

  住在东坝家园的居民反映,小区边上的这些渣土已经堆了很久了,最早的是周边建筑工地的渣土车往这里倾倒,后来不知道是谁倒的,经常是半夜倒了土就开跑了。居民说堆在路上的土没有人清理,一到刮风天尘土四处飞扬。

  记者发现这些倾倒渣土的地方都紧靠道路,卡车一般都会选择晚上或者半夜来倒渣土,这一时间段是监管的盲区。群众多次向城管和其他相关部门举报,但是没有得到彻底的整治。

  北京春季风大干燥,这些渣土没有苫盖随意堆放,如果遇上大风天,尘土飞扬将会污染空气,读者希望通过本报呼吁一下,有关部门能彻底整治这些乱倒渣土的行为,也将堆放的渣土及时苫盖或清走,保证居民有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 本报记者 杨晓斌


  京报网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京报网网:XXX(署名)”,除与京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5202099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京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