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代表建议分析报告

31.03.2016  17:20

  广东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代表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一届五次、六次全会部署,紧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大主题和广东省“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总目标,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把握广东省“十三五”建设发展的现实需要,围绕当前群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充分发扬民主,反映社情民意,依法履行职责,积极向大会提出建议。

  一、代表提出建议的基本情况

  (一)代表履职积极性高,建议总量仍在高位运行,建议质量有较大提升。

  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共收到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以下简称建议)783件,与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相比减少了51件建议,但建议总量仍然保持在高位。主要原因是各代表团注重引导代表提高建议质量,不追求数量,对内容空泛、不符合建议基本要求的商代表会后继续开展深入调研后作为闭会建议再提出;对内容相同相近的进行合并提出。据统计,共有612位代表领衔或附议提出建议,占出席会议代表总数的77.37%;平均每位代表提出建议0.99件,代表履职的积极性高、责任感强,所提建议紧扣时代脉搏,围绕中心工作任务和人民群众的关切,质量有较大的提升。

  (二)关注领域覆盖面广,建议构成基本保持稳定。

  与十二届人大一至三次会议相比,建议的类别构成情况大体保持稳定,全面涵盖了广东省法制、内务司法、财经、城建环资、农村农业、教科文卫、侨民宗等主要领域。其中财经、教科文卫、城建环资、农村农业方面仍是代表主要关注的重点领域,占总建议数的83.53%,与往年基本持平。值得注意的变化是:一是在新时期创新驱动、医养需求的双轮推动下,教科文卫类的建议占比呈持续增长;二是农村农业的建议量排名较往年上升1位,成为代表所关注的第三大领域;三是城建环资类的占比略为下降,内务司法类的占比明显提升。

表1:省十二届人大一次至四次会议代表建议类别占比情况

  二、代表建议所关注的主要热点问题

  (一)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增进民生福祉与成果共享,着力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民生“短板”。

  全面小康,民生为大。省委书记胡春华在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的讲话中明确指出,要补齐民生社会事业发展的短板,使民生社会事业发展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今年代表们继续高度关注民生问题,相关建议超过153件,约占建议总数的1/5,广州(17件)、茂名(14件)、河源(14件)三市的相关建议数较多;涉及教育强省建设的建议有40件、卫生强省建设43件,完善社会保障39件,这三方面的建议占比达到了民生领域建议总数的79.73%。相关建议有四个主要聚焦点:

  1.着力做好老少边穷地区教育扶贫扶助工作,做实脱贫致富的治本之基(8件)。“扶贫先扶智”,教育是最根本的精准扶贫。代表们对我省欠发达地区教育提升工作给予了积极关注,主要建议有:加大对欠发达地区教育资金投入,适当提高省财政配套比例和相关补助标准;加快推进欠发达地区教育现代化进程。

  相关建议号:1017、1032、1049、1232、1405、1423、1484、1681

  2.持续强化欠发达地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6件)。代表提出的主要建议有:加大财政、政策方面的倾斜和投入,加快规范化建设步伐;进一步理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优化基层医疗卫生队伍结构;鼓励卫生人才扎根农村,将乡村医生纳入职工社会保险体系;支持和鼓励公共卫生业务下沉。

  相关建议号:1116、1131、1287、1325、1539、1682

  3.切实解决离任村干部生活补助问题,提高补助水平,维护农村基层稳定(6件)。代表提出的主要建议有:参照赤脚医生、接生员生活补助标准,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提高离任村干部待遇;重点解决连续任职20年以上的退休村干部待遇问题;对现任村干部购买社保医保以一定的优惠。

  相关建议号:1141、1262、1283、1317、1607、1612

  4.积极推进新型社会养老综合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养老事业可持续发展(10件)。代表提出的主要建议有:从战略高度把养老事业作为广东省重大社会事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快推进,推动财政投入长效化、建设管理标准化、服务主体多元化、人才队伍专业化,加快构建医养结合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市在养老服务创新上“先行先试”。

  相关建议号:1072、1090、1099、1125、1451、1304、1534、1620、1619、1386

  (二)积极扶持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完善城际交通和物流网络建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

  高效完备的现代化运输体系,是广东省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促进区域统筹协调发展以及推动欠发达地区脱贫奔小康所不可或缺的基础支撑。代表们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持续高度关注,相关建议达130件,占建议总数的16.60%;其中,健全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议达114件(占基础设施建设类建议总数的87.69%)。相关建议有四个主要聚焦点:

  1.大力扶持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助力欠发达地区脱贫致富(6件)。代表们建议:大对农村公路建设养护资金的投入,合理制定符合农村实际的公路建设标准和技术指标分级分类,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公路硬底化建设资金配套指标,支持扶助欠发达地区旅游公路建设。

  相关建议号:1027、1229、1398、1464、1614、1776

  2.加快发展城际轨道交通网,推动城市一体化进程(9件)。代表提出的主要建议是加快推进广州、深圳、佛山、东莞、肇庆、惠州等城市的城际轨道交通网建设。

  相关建议号:1089、1091、1137、1138、1218、1442、1445、1608、1713

  3.积极支持疏港铁路建设,完善专业化货物运输网(5件)。代表们建议支持和加快汕头、湛江、茂名疏港铁路的建设。

  相关建议号:1354、1369、1546、1674、1685

  4.继续推进高铁、铁路、公路等运输网络建设,构建合理高效的现代运输体系。代表建议较为集中的是支持推进与赣州相连通的相关铁路建设。

  相关建议号:1012、1080、1332、1333、1413、1452(路网建设的相关建议较多,此处只列出与赣州相连通相关交通建设的建议)

  (三)加强立法修法及法规规章清理工作,健全社区治理体系,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

  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建设法治广东,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以及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四次会议的重要要求,也是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法治保障。代表们持续高度关注法治建设领域,相关建议83件,占建议总数的10.60%,其中,立法修法方面的建议48件,创新社区治理体系的建议5件。相关建议有两个主要聚焦点:

  1.推进“机动车年票制”评估修订工作,理顺地方和国家相关法规的衔接问题(4件)。今年关于各领域立法修法的建议较多,而主要焦点集中在“机动车年票制”修订上。代表提出的主要建议有:对年票收费进行全面审计,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尽快研究修订现行“机动车年票制”中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尽快出台关于“机动车年票制”的调整方案。

  相关建议号:1311、1599、1637、1658

  2.建设综合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推动基层治理法制化(5件)。代表提出的主要建议有:将基层维稳中心、公共服务站和法律服务站等机构整合为一个综合性公共法律服务机构;做实做细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推进村(社区)法治信息平台的建设;推进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推动市、县(区)级专门社区矫正管理机构的建立。

  相关建议号:1135、1179、1686、1702、1753

  (四)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积极发展林业经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幸福美丽新农村。

  广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率先”目标,最大的短板在农村,最主要的难点也在农村;农村稳定是全省稳定的基础。今年涉及农业现代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建议有77件,占建议总数的9.83%;其中,涉及发展现代农业方面的建议31件、促进农民增收的9件、美丽乡村建设的22件。相关建议有三个主要聚焦点:

  1.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夯实农产品供给安全的保障能力(9件)。代表提出的建议主要有:构建以省(部)级农产品检测中心为引领、市县区域性检测中心为主力、第三方检测机构为补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支撑保障网络,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抓好示范区建设,加强农药安全管理。

  相关建议号:1059、1221、1277、1406、1479、1487、1572、1605、1781

  2.积极发展特色林业经济,带动农村生产力与农民收入的双提升(7件)。代表提出的主要建议有:将“林下经济”列入广东省“十三五”农业现代化工程包,给予重点扶持发展;组织开展林下经济的系统协同攻关;在用地审批、优惠补贴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

  相关建议号:1282、1356、1498、1530、1596、1691、1751

  3.深入推进自来水工程、垃圾处理工程,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12件)。代表提出的主要建议有:适当提高广东省欠发达地区“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补助资金的补助比例;在农村垃圾处理工程上,实行规划引领、常态化治理、分片集中处理,并在管理机制、经费投入、队伍建设及责任考核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关建议号:1025、1128、1133、1136、1177、1322、1371、1394、1424、1431、1575、1716

  (五)抓好跨界河流综合治理,加快生态公益林建设优化步伐,打造绿色生态大省。

  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列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共广东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提出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建设美丽广东。绿色发展问题无疑成为今年建议的一大热点,相关建议54件,占建议总数的6.90%;其中,涉及推进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的建议33件,加快生态修复与建设的17件。相关建议有两个主要聚焦点:

  1.强化跨界河流污染联防联治,着力推进练江、韩江、北江等主要河流的综合整治(12件)。代表提出的主要建议有:在省级层面协调上游区域,联合治理;健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明确流域上下游地区权责利,建立流域资源共享、生态共保、经济共赢的管理机制;设立“上游水源水质保护专项资金”,每年列入省级财政预算;科学规划梯级开发,合理设置生态保护设施;开展“引榕济练”水环境治理工程。

  相关建议号:1066、1093、1103、1126、1206、1220、1227、1468、1508、1583、1648、1330

  2.健全生态林地保护政策机制,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助,加快森林生态修复与建设(8件)。代表提出的主要建议有:对全省生态公益林进行摸底、重新核实;科学统筹和规划各地生态公益林的扩面任务;加大生态项目建设资金的投入比例,提高对欠发达地区生态林建设的补助标准;研究推进生态公益林的调入调出机制。

  相关建议号:1068、1108、1167、1264、1299、1485、1520、1743

  (六)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公用事业价格管理,建立公平、完善且具有活力的经济体制。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定了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全面深化改革。到2020年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广东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支撑基础和制度保障。今年相关建议有51件,占建议总数的6.51%。相关建议有两个主要聚焦点:

  1.积极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省(5件)。代表提出的主要建议有:建立健全全省联合征信系统和法规制度;健全信用分类监管和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措施;规范与完善广东省信用评级市场;制定广东省不同规模企业的信用综合评价标准;积极创造信用需求。

  相关建议号:1074、1261、1434、1554、1754

  2.优化水、电、交通等公用事业价格管理,减轻社会负担,推动价格机制改革(10件)。代表提出的主要建议有:建立水资源费与水价联动机制,增加企业及农村用水的价格优惠;合理调整电价机制,降低生产用电成本;降低高速公路收费,减轻物流成本。

  相关建议号:1169、1172、1426、1437、1489、1509、1515、1533、1635、1757

  (七)深化结构性改革,去库存、强制造、育新产,构筑更具持续竞争力的产业新体系。

  国家“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广东要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增进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力与竞争力,必须坚持增量提升与存量优化并举,着力推进结构性改革,以尽快建立适应新时期的产业新体系,抢占国际竞争的制高点。今年涉及结构性调整的建议共37件,占建议总数的4.73%;其中,涉及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的建议有5件,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有9件,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11件。相关建议有三个主要聚焦点:

  1.推动房地产去库存,促进供给侧结构性优化(4件)。作为今年全国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之一,化解房地产库存引起了代表们的集中关注,提出的主要建议有:进一步降低购房首付比例,合理调整土地供应计划,适当减少或停止高库存地区新增土地供应;加大户籍政策、住房公积金、购房补贴优惠对购房的支持力度;发挥省新型城镇化“2511”试点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农民进城购房;推动存量闲置土地与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及招商引资的有机结合。

  相关建议号:1078、1514、1584、1701

  2.强化平台支撑和政策保障,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6件)。代表提出的主要建议有:搭建广东制造业的协同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广东制造创新成长基金、智能化生产基金等支持基金;构筑广东制造创新孵化、成长、展示、交流、交易的平台空间;积极优化制造业布局,促进非珠三角地区制造业基地与珠三角核心区资源的整合联动。

  相关建议号:1223、1276、1683、1697、1709、1720

  3.紧抓当前健康医疗服务热潮,壮大广东省新医疗医药产业(7件)。提出的主要建议有:出台加快广东省医药产业发展政策意见,成立医疗健康产业基地,积极嫁接互联网,推动智慧医疗发展,发展中医药产业总部经济,打造国际中医药展贸平台,推动广东省中医药产业走向世界。

  相关建议号:1346、1375、1476、1559、1581、1597、1640

  (八)搭建开放型创新平台服务体系,推进创新机制改革试验,打造以创新为引领的新发展模式。

  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创新引擎,搭建创新平台,构建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发展模式,是广东省实现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再出发、再领先的战略核心,也是代表们持续关注的热点问题,尽管今年相关建议量不多,为24件,占建议总数的3.07%,但建议指向更为集中和清晰,平台建设和机制创新方面的具体诉求尤为凸显。

  1.积极建设产业创新与服务支持两类平台,打造带动强、支撑足的创新引擎(8件)。代表提出的主要建议有:积极打造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驱动平台,支持创新合作区、创新发展示范区、再制造示范基地、大健康工业园区等创新平台建设;配套以综合服务为核心的支撑辅助平台,支持广东制造业协同创新公共服务平台、青年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粤港澳合作平台等辅助平台建设。

  相关建议号:1030、1053、1071、1166、1309、1387、1403、1720

  2.大力推进科研创新体制机制的改革试验,构筑适应创新发展需求的生态系统(8件)。代表提出的主要建议有:打造“产智融府”生态创新模式,以点带面全省开花的创新联动新体系;推动创新扶持基金的多样化和专业化;推进完善相关的创新促进条例、知识产权保护法;推进创新容错机制、财政激励机制、人才培育机制等制度建设。

  相关建议号:1082、1083、1152、1203、1448、1488、1695、1726

  (九)促进“互联网+”融合应用,以建立医疗大数据统一框架为先导,推动高水平信息化强省建设。

  根据中央和国家网络强国战略以及“互联网+”行动计划,广东省提出了建设高水平信息化强省的战略目标,着力抢占信息化制高点。尽管相关建议量不多,为18件,占建议总数的2.30%,但指向高度集中,超过1/3的建议均聚焦于医疗大数据统一框架的建立。代表提出的主要建议有:在全省实施“互联网+”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打造智能医疗服务高地;建立省级大型医疗信息数据应用平台,推进广东统一的健康卡,实现全省医疗健康的信息数据资源互通共享;积极推动医疗大数据在民众健康管理、公共疫情防控、医疗保险等方面的应用。

  相关建议号:1020、1210、1375、1377、1511、1640

  三、建议加强督办的建议

  经对代表建议梳理分析,按照以党中央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为引领,以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以及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围绕我省中心工作任务和社会民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按照公共性、导向性、重要性、急迫性、可办性和推动性的原则,通过专家集体评议,建议就如下10方面问题的代表建议加强督办,以回应代表和社会的关切。

  (一)强化平台支撑和政策保障,增强制造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广东在从世界工厂迈入广东制造、再跨入广东创造的历程中已储备了厚积薄发的优势。2014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关于打造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的战略部署,省政府出台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意见》,2015年7月省委、省政府又召开了全省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暨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工作会议,为广东制造业发展带来了新契机。代表们认为,如果创新驱动是广东发展的核心战略,那么广东制造业的创新应该成为这项战略的核心基础。广东是制造业大省,面临着加快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艰巨任务,建议要尽快搭建广东制造业的协同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广东制造创新成长基金、智能化生产基金等支持基金;加快智能制造的转型升级;构筑广东制造创新孵化、成长、展示、交流、交易的平台空间;积极优化制造业布局,促进非珠三角地区制造业基地与珠三角核心区资源的整合联动,推动广东制造创新与发展。

  相关建议号:1223、1276、1683、1697、1709、1720

  (二)大力发展特色林下经济,推动输血扶贫向造血扶贫转变,助力山区脱贫奔小康。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业还是广东省“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广东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脱贫仍然是广东省扶贫攻坚的最大难点。

  我省山区在发展林下经济方面有着天生的自然和资源优势、发展模式转变和市场需求调整、政策鼓励等有利条件,充分利用林地资源、林下空间和森林生态环境优势,促进特色经济林下经济发展,无疑是当前我省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好路子,也是实现我省山区经济绿色发展、协调发展的重要出路。近年来,我省林下经济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吸引了许多农民的参与加入,但在政策、资金、技术等支持帮扶上仍存在许多困难和缺位。随着2015年《全国集体林地林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2014-2020年)》和《全国集体林地林药林菌发展实施方案(2015-2020年)》相继实施,为林下经济产业的加速发展吹来了“东风”。2016年我省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将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作为扎实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主要路径。代表们建议,在广东省“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中,于农业现代化工程包中单独增加“林下经济”子项,给予重点扶持和发展;统一出台优惠政策和专项资金支持,有并与精准扶贫工作有机衔接,重点突破集中连片扶贫的产业链建设和发展;强化林下经济发展的科技支撑协作功能,协同攻关,重点突破高附加值的林下经济深加工技术和产品,增强扶贫造血项目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关建议号:1498、1691、1350、1596、1282、1356

  (三)加强广东省妇幼儿童医疗健康服务能力,完善相关资源配置,全面迎接二孩政策实施。

  “全面二孩”政策的出台,无疑给广大符合生育条件的家庭带来福音,也对当前我省妇幼儿童医疗服务承载力提出了挑战,完善相关资源配置成为亟待解决的一大民生现实问题。

  广东作为全国人口第一大省,也是生育率偏高的省份。据相关测算,广东省有900多万育龄妇女符合“全面两孩”政策,每年可增加约30万新生儿。但政策的放开后面临新的问题,即产科儿科等相关医疗卫生保健服务需求与实际供给能力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儿科医生短缺问题严峻,全省平均每千名儿童拥有儿科医生仅为0.43人,儿科医生数量比合理配置标准缺少了四分之三。若不及时加以重视并采取应对措施,妇幼儿童医疗健康服务短缺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将明显制约我省“健康广东”、卫生强省目标的实现。代表们建议,尽快提高妇幼保健服务能力,对符合二孩政策的高龄孕产妇实施优惠政策;理顺和落实儿科服务价格,着力解决队伍建设中的结构性问题;加快儿科医师定向培养;强城市和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夯实妇幼卫生服务体系网底。

  相关建议号:1527、1562、1265、1211、1560

  (四)关于积极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养老事业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问题一直备受代表的高度关注。今年大会期间,林志顺等33名代表提出了10件关于积极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当前,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家庭小型化和空巢化“四化”叠加快速发展,但我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滞后,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广大群众的养老服务需求不相适应,财政投入不足、政策落实不力、建设用地少、服务队伍不专业和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居家养老服务刚刚起步,支持系统尚未建立;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面窄;养老机构床位缺口大,服务功能不完善;养老院舍建设滞后,服务队伍建设滞后,专业化程度较低;各级政府投入不足,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亟需进一步督促省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财政投入机制,促进各级政府落实关于社会养老的有关政策,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提升养老机构服务水平。代表们建议,要从战略高度把养老事业作为广东省重大社会事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加快推进;推动财政投入长效化、建设管理标准化、服务主体多元化、人才队伍专业化;加快构建医养结合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鼓励各地在养老服务创新上“先行先试”。

  相关建议号:1072、1090、1099、1125、1304、1451、1534、1619、1620、1719

  (五)建立医疗大数据统一框架,推动智慧医疗加速发展,实现经济民生双提升。

  随着“互联网+”战略以及国家“十三五”规划“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加快建立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促进医疗健康服务与互联网融合,推动智慧医疗发展成为了横跨产业与民生两大领域的热点。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近年来我省的医疗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显著成果,省内绝大部分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信息化程度都较高,已拥有主要包括临床数据、体征数据、行政数据、个人及偏好数据等在内的医疗机构内部独立的信息数据库,已基本具备探索建立全省医疗大数据平台的经验、技术和设备基础。但由于缺少省内统一的可交换和共享医疗信息数据的生态系统,还未能跟上公立医院改革要求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互通共享的步伐,在分级诊疗活动中大数据分析预测的作用还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信息化对整个健康医疗服务产业发展升级的带动力、辐射力依然偏弱。随着《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广东省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行动计划(2015-2020年)》的实施,“打造互联网+医疗创新平台”也已作为广东省“1+2”文件中六大创新平台之一,加速推动广东省医疗大数据平台建设和智慧医疗发展,促进医疗服务资源优化共享无疑正当其时。代表建议,充分应用大数据技术,支持和推动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数据共享平台的构建,推进广东统一的健康卡,加快医疗检测信息共享,打造智慧医疗。

  相关建议号:1020、1377、1640、1511、1375、1210

  (六)大力推进信息诈骗整治工作,构建信息安全联合监管和协调机制,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

  信息诈骗犯罪成本低、警情基数大、调查取证难,扰乱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给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极大隐患,亟须得到有效遏制。

  2015年,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要求,全面部署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齐抓共管、落实责任的打击治理措施。我省作为信息化发达、网络金融活跃地区,通过短信、电话、钓鱼网站等实施的信息诈骗连续多年居警情之首,成为严重侵害人民群众财产权益、破坏网络诚信体系的痼疾;近年来更呈现出犯罪主体区域化、分工专业化、受害人涉众化、危害日趋严重化的特点,群众反映非常强烈。在2015年,我省9位人大代表专门就电信诈骗问题约见相关部门和企业负责人;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更将构建信息诈骗防火墙纳入  “2016年广东省十件民事实事”。代表们建议,健全协调机制,加强部门协作联动;借鉴深圳经验,建立反信息诈骗中心;尽快完善地方相关立法;加强专项整治和重点排查;大力推进“实名制”;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全民防范意识。

  相关建议号:1087、1481、1650、1183

  (七)健全生态公益林政策机制,推动生态公益林扩面提质,建设绿色生态广东。

  推进生态公益林建设,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以及“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重要要求;是广东省深入开展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构建绿色生态大省的主要任务,也是近年来代表在环保建设领域持续关注的方面。

  在生态公益林建设上,广东已率先全国实施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基本建立起国家、省、市、县四级生态公益林体系,夺取了绿色生态省的建设先机,在强化生态保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省现行的生态公益林政策机制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划定标准欠合理、划定欠准确、布局欠合理、激励不充分、补助不到位、树种不生态,等等,明显制约了我省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当前,广东省已迈入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建设绿色生态大省的攻坚阶段。“优化公益生态林布局,推动生态公益林扩面提质,健全完善生态公益林效益补偿机制”已写入广东省“十三五”规划。代表们建议,参照国土厅土地调规做法,尽快对生态公益林进行重新全省性的摸底和重新核定,对不符合实际情况的生态公益林予以纠正、调整;进一步优化欠发达地区有关指标及布局,确保主体功能区规划功能和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双协调;对各地生态公益林的扩面任务进行科学统筹,按区域实际区别对待;进一步完善生态公益林的调配机制,提高补偿支持标准。

  相关建议号:1743、1264、1167、1048

  (八)积极推进省属国企分类改革,探索分类考核和分类预算机制,打好国企改革攻坚战。

  加快推进国企的分类改革,是我省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迫切要求,是我省增强经济增长可续性的重要支撑,也是我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保证。

  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将“分类改革”作为新时期国企改革的三大重点之一。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打好国有企业改革攻坚战,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省属国有企业进行了多轮改革重组,经营绩效、资本运营、监督管理水平等方面都有显著提高;但在国有企业主体地位、法人治理结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国有资本运营效率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以及国有资本预算管理等多方面都还亟待深化和进一步完善。在当前相关政策的积极支持下,我省有连续3年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工作实践的经验基础,省外有可供借鉴的经验模式,进一步推进我省省属国企分类改革的时机和条件已经具备。代表建议,积极借鉴上海经验,将我省国有企业企业划分为竞争类,功能类和公益类,并采用“三步走”的方式进行实施;建立我省国有企业分类考核机制,对国有企业经营绩效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实行分类考核;推进我省国有资本经营分类预算体系建设,对国有企业资本经营编制综合预算表和分类预算表。

  相关建议号:1745

  (九)合理调节建设用地结构,平衡区域、城乡用地需求,打造节约集约用地示范省。

  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广东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推动欠发达地区扩容提质和经济发展,打造“工业新城、产业新园”。然而,过去五年的发展已用去了较多的建设用地规模,在实施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全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示范省建设的当下,欠发达地区建设用地、项目、选址和落地需求与用地管控之间的矛盾变得激化。在节约用地规模、严格土地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如何进一步调整建设用地结构,合理平衡和满足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用地需求,形成科学良性的土地调配机制,提升土地资源配置合理化和资产效益最大化,实现土地双控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之间的相互支持、协调统一,已然成为我省必须直面和突破的瓶颈问题。

  相关建议号:1015、1279、1490、1254、1038、1748、1524、1450

  (十)完善精准扶贫的监督机制,大力推动廉洁扶贫,确保扶贫攻坚取得实效。

  随着中央和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行动目标以及推进精准扶贫战略部署的提出,扶贫脱贫工作进入到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当前广东省仍有180万左右贫困人口,确保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无疑是确保我省在2018年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

  广东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扶贫脱贫,结合省情实际深入开展精准扶贫工作,2015年已全面完成第二阶段扶贫开发的“双到”工作,形成了“广东精准扶贫模式”,创造了“靶向疗法”等一些列新方法和新举措,脱贫工作成效显著。但在两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过程中,部分地区仍存在着应付考核的现象,更有少部分帮扶单位将扶贫沦为慰问,个别驻村干部常年不驻村,对扶贫工作不重视、不执行,严重影响了扶贫工作的推进。在扶贫攻坚阶段,要确保“六个精准”落到实处,需要强有力的监督机制作为支撑和保障。当前部分省市已在积极着手健全和强化扶贫监督管理体系,大力推进廉洁扶贫工作,广东省也应及时跟进,保持高度重视,健全监督环节,确保扶贫攻坚工作能精准到位。代表建议,我省人大应高度关注扶贫监督工作,充分发挥人大监督职能,将扶贫工作作为今后一段时期人大监督工作的重点,通过听取审议、视察调研、工作评议、专题询问、巡回督办等多种渠道和方式对扶贫工作进行系统的监督管理、绩效评估,确保扶贫攻坚工作能精准到位,为我省率先夺取全面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和保证。

  相关建议号:1747

  附件:建议加强督办的推选原则

建议加强督办的推选原则

  公共性原则:围绕中心、着眼大事、关注民生,建议所涉问题在全省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

  导向性原则:与当前中央和国家重要战略部署高度吻合,紧扣我省“十三五”重点工作以及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以解决问题为导向。

  重要性原则:对我省相关领域的宏观决策、长远规划以及重点工作领域的突破有重要参考价值,对广东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急迫性原则:对我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及“十三五”重要目标如期实现有关键影响;对近期社会经济平稳发展和民众生产生活安全有重大影响。

  可办性原则:建议事项较为系统,在当下或近期具备一定的推进条件和实施基础,与有关部门主要工作安排有较好的契合度,承办部门能够在办理时限内形成阶段性成果并为社会民众所感知和共享。

  推动性原则:对承办单位改进工作有较为明显的作用,能以点带面,可以对整体工作的系统提升产生较明显的示范带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