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四川林业标准和质量工作成效明显

16.02.2016  09:50
   中国林业网2月16日讯     “十二五”以来,四川省林业部门将标准和质量建设作为林业工作的重要抓手,成立了林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四川省林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体系建设规划》和《四川省森林食品基地认定管理办法》,落实财政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林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化建设。同时,通过全面区分和梳理推荐性标准和强制性标准,在标准制修订报批阶段严格把关,对已发布的地方标准进行了全面清理,实现了标准制修订数量增加,质量提高的良好局面。
  一是标准制修订呈现量质提升的局面。全省着力在林业推荐性地方标准的申报阶段控数量,重质量,优化地方标准结构。根据林业发展实际合理界定推荐性标准的制定范围,鼓励成体系、成建制的标准制定。标准的申报阶段除要求申报单位提供查新报告外,在提交给质监部门之前进行二次查新,层层把关,并安排专人负责查新工作。“十二五”期间,全省林业主持制订国家行业标准6项,省级地方标准72项,与“十一五”相比实现标准数量翻番。
  二是标准制修订领域进一步拓宽。从树木分类的角度看,新增了观赏树木和珍稀树种类标准,树种范围拓宽到20个科32个属43个种;从标准内容来看,现代林业类标准从无到有,且数量逐年增加,现代林业标准体系正逐渐形成;从林业学科分类角度看,除育苗、造林、栽培、林产加工类标准外,新增了野生动物保护、森林经理、森林保护、生态旅游和林下经济类标准。此外,一些新兴标准,如《林业治山技术规程》在借鉴日本治山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四川实际制定,拓宽了林业标准领域。
  三是标准的起草主体更加广泛。在依托科研院所、高校为主体制定标准的基础上,鼓励基层林业单位、协会、学会和公司积极参与到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中。2013年以前制定的102项标准全部由科研院所和高校起草,自2013年起基层林业单位、学会和部分林业公司加入到标准制修订行列,近两年发布的46项标准中,学会、专合组织和公司起草的标准为9项,占19.5%。
  四是林业标准化示范取得明显成效。通过加强新标准的宣传和强化标准推广运用,一大批育苗、栽培、施肥和管理技术规程在林业生产中得到大量运用,采标率得到大幅提升,林业生产的质量实现大幅提升。申报6个国家级林业标准化示范企业,其中成都建丰林业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升达林业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凉山州中泽新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三家企业获得国家标准化示范企业授牌;金阳青花椒和广元朝天核桃申报成功国家级林业标准化示范区,广元市朝天现代核桃产业示范园还列入2015年全国林业两个之一、四川唯一一个现代国家核桃栽培综合标准化示范区提升项目。
  五是林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取得明显进展。争取中央财政投入231万元,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投入4100万元,建设完成1个省级林业质检中心站、9个林业质检片区站,全省林产品质检机构已具备承担林业生态环境、林产品、林业投入品等六大类100种产品800多个参数的检测能力,认定森林食品基地56个,认定面积138493亩。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启动省级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累计授权监测6734批次样品。初步摸清了核桃、花椒、竹笋、食用菌等主要食用林产品产品质量现状和产地土壤质量现状。(谷艳平  毛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