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十七年退耕还林 绿了山川富了民
22.05.2017 17:32
本文来源: 林业网
“从2000年开始,退耕还林工程已历时17年。”市林业局局长吴亚说,持续不断地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使其成为我市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项目之一,不仅扮绿了重庆的山川库岸,还成为项目区林农脱贫致富的坚实依靠。
绿化山川库岸 退耕还林立“首功”
一江碧水,两岸青山,高峡出平湖——在长江奉节段,从船上远眺,以往裸露在外的山头,如今目之所及一片翠绿。随着山势连绵起伏的树木郁郁葱葱,把江水映得格外动人,更显得风景如画。
“持续10多年的退耕还林,真正让山川库岸绿了起来,生态环境是越来越好。”市退耕还林管理中心主任廖秀云介绍,我市自2000年开始实施前一轮退耕还林,共完成国家下达我市退耕还林任务1917.5万亩,其中坡耕地退耕还林661万亩,荒山荒地造林1062.5万亩,封山育林194万亩;2008年,启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共营造薪炭林89.8万亩、后续产业种植业基地452.9万亩、补植补造496.2万亩;2014年,我市又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目前已完成造林243万亩。如此大规模、长时间的持续生态建设,为我市生态环境的改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退耕还林工程的推动下,截至2016年底,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5.4%,较工程启动前增长了22.4个百分点;长江两岸森林覆盖率达到50.2%,较工程启动前增长了27.4%。同时,大规模的退耕还林使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多。在黔江,原已罕见的猴子、乌鸦、鹭鸶、白鹤等野生动物再次出现,原有的野猪、泥猪、刺猬等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不断增加。
据《重庆市2016年度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报告》,我市退耕还林工程2016年实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良土壤和固碳释氧等生态效益服务价值达1141.69亿元,年涵养水源总量达45.73亿立方米,年固土总物质量达1.42亿吨,对改善长江水质、保障三峡工程的安全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增绿增收并行 生态产业开出“致富花”
重庆市山区范围大、面积广,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希望在山,潜力在山。如何将“荒山穷山”变为“金山银山”,带动林农脱贫致富是我市一直以来思考的问题。
“退耕还林工程共涉及38个区县(经开区)、265万户农户、905万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50%以上。”廖秀云说,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在改善生态的同时,也为我市调整林区产业结构,推动林区产业发展带来了契机。为此,我市在工程建设中,坚持增绿与增收相结合,积极培育绿色生态产业基地,有效带动了林农脱贫致富。
47岁的忠县友谊村村民罗文军便是其中一位受益者。此前,他曾是广东制模厂的一名技术员。近几年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村里各方面软硬件完善,发现商机的他回村承包了980亩果园,并在果园内建农家乐搞乡村旅游。据罗文军介绍,这些果树可是金灿灿的“摇钱树”,果园去年纯收入达170万元。不仅是罗文军,目前,柑橘已经成为忠县的支柱产业之一,惠及28个乡镇25万户果农。
巫山县则依托退耕还林工程,发展起脆红李种植。曲尺乡柑园村村民李先进和老婆张常敏一边照顾手脚残疾的亲人,一边打理10亩脆李树。2016年产的2000多公斤李子不到半个月就被抢购一空,售价在10多元1公斤。李先进新近翻修了两层住房,准备开个农家乐,招待来赏花品果的市民。他感叹道:“一辈子没走出大山,没想到靠种脆李过上了好日子!”
据初步统计,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全市共新建林果等产业基地750万亩,涌现出忠县柑橘、江津花椒、万州柠檬、巫山脆红李、城口核桃、荣昌笋竹、奉节脐橙、黔江蚕桑、秀山金银花、酉阳油茶等一大批生态产业基地。截至2016年底,全市退耕还林产业基地实现收入52.9亿多元,退耕还林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实现收入13.1亿多元,林下种养殖业实现收入10.4亿多元,使退耕还林成为名副其实的惠民富民工程。
新一轮退耕还林强力助推精准扶贫
退耕还林的显著成效正在越来越明显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然而,我市并未就此停下前进的步伐。
“2014年,我市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不仅对巩固和提升前一轮退耕还林成效具有重要作用,对我市建设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加快精准脱贫步伐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廖秀云说,与前一轮退耕还林强调生态建设为主不同,新一轮退耕还林更加注重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更加注重贫困地区特色产业的发展。
同时,退耕还林进一步向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倾斜。截至目前,18个贫困区县累计下达新一轮退耕还林任务222.9万亩,占全市3年计划任务250万亩的89.2%。在已完成的229万亩新一轮退耕还林造林中,发展经济林149.6万亩,占造林面积的65%。
彭水县长生镇龙汇居委下属的多个贫困村受益匪浅。长生镇一位负责人介绍,仅长生镇就实施退耕还林5000亩,建成了核桃、油茶、梨子和脆红李4个万亩示范基地,涉及贫困户370余户,仅造林的劳务务工费用一项就为项目区域农户增收100万余元。更重要的是,大量栽种的经果林将成为贫困户未来增收致富的重要门路。
贫困户李先齐算了一笔账,他于2014年栽下了2亩核桃树,5年就能进入盛产期,按照平均1株50斤的产量,1亩核桃树可产核桃2000斤,按最低1斤10元计算,1亩核桃树毛收入就达2万元,即使扣除成本,也有1.5万余元纯收入。(王琳琳)
本文来源: 林业网
22.05.2017 17:32
甘肃将实施7项贫困地区生态保护工程
“十三五”期间,林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