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家医院急诊分级就诊 从重到轻代替先来后到
中新网北京新闻4月22日电 (记者 杜燕)从2019年5月1日起,北京市20家提供急诊服务的市属医院,统一实施急诊预检分诊分级就诊(“急诊分级”),在生命面前打破“先来后到”,让出生命抢救通道。
急诊分级,分清轻重缓急
每一个前往急诊的患者,都希望自己第一时间得到救治,也因此导致出现很多“急诊不急”的状况就像高速路上的应急车道,被抢时间的私家车占用,当真的出现紧急状况时,这条生命之路可能已经被堵死。
为了保证急危重症患者能够得到及时优先救治,今天,记者从北京市医院管理局了解到,从2019年5月1日起,20家提供急诊服务的北京市属医院,统一实施急诊预检分诊分级就诊(“急诊分级”)。
根据原国家卫生部《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卫医政发〔2009〕50号)、国家卫生行业标准《医院急诊科规范化流程》(WS/T390—2012),明确提出“急诊应当制定并严格执行分诊程序及分诊原则”:将患者分为“濒危、危重、急症和非急症”1-4级分级管理,遵循从重到轻、从病情迅速变化到相对稳定的原则,合理安排患者就诊顺序,优先处理较重病人。
1级患者病情濒危、随时可能危及生命,即刻进入复苏室或抢救室进行抢救。如心跳呼吸骤停、休克、明确的心肌梗死、癫痫持续状态、体温>41℃、收缩压<70mmHg、血糖<3.33mmol/L等。
2级患者病情危重或迅速恶化、存在生命危险,10分钟内进入抢救室进行救治。如严重呼吸困难、昏睡、急性脑卒中、ECG提示急性心肌梗死、活动性或严重失血等。
3级患者病情急、存在潜在的生命威胁,先于4级非急症患者优先诊治。如急性哮喘、吸入异物、吞咽困难、持续呕吐、胸腹痛、轻中度外伤、轻中度出血等。
4级患者为非急症,病情程度一般,根据指引顺序就诊,等候时间较长。如无危险特征的轻微疼痛、不需要缝合的小的擦伤、稳定恢复期患者复诊、仅开具医疗证明等。
科学分级最大程度保证每位患者生命安全
如何保证分级的科学、公平和安全?北京市医管局表示,第一重保障,经验丰富的专业分诊医务人员。各医院急诊科均安排经验丰富的人员从事急诊预检分诊工作,并组织急诊相关的所有医务人员,进行了全员专项培训。第二重保障,专业仪器采集生命体征。分级最重要的依据是专业仪器对患者生命体征的采集,包括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医务人员再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做出最终科学的分级及隶属专科。
第三重保障则是专业人员监测候诊区患者病情。对于3级、4级患者,在候诊区等候时,会有专门的医务人员定期进行巡视,对候诊患者的病情及潜在的危险动态评估,可根据最新的评估情况再次分级,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患者如有突发不适,也请及时告知医务人员,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医疗护理措施。
20家提供急诊服务的市属医院包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北京回龙观医院、北京老年医院。(完) 【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