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耗联动综合改革百日:门诊服务向基层分流
中新网北京新闻9月29日电 (记者 杜燕)北京医耗联动综合改革自2019年6月15日起实施100天以来,呈现门诊服务向基层机构分流的良好态势,门急诊次均费用、出院例均费用涨幅降低。同时,中医、病理、康复、精神、手术治疗等技术劳动收入占比增长了1.9个百分点,新项目的实施有利于规范服务行为,保证服务质量。
分级诊疗效果持续向好
今天,北京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医耗联动综合改革近3700所医疗机构服务秩序井然,运行平稳,已完成门急诊量6200多万人次,出院140多万人次。
据介绍,北京市门急诊量增长4.8%。其中,一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增长10.4%,二级医院增长2.4%,三级医院增长4%。基层门诊量已连续30个月增幅明显高于二级和三级医院,呈现门诊服务向基层机构分流的良好态势,预计今年基层诊疗量将比去年净增800万人次以上。
住院服务则向三级医院集中,三级医院出院人次增长5.3%,二级医院增长2.5%,三级医院完成的出院量已占全市的85%以上。
负责人表示,各级医疗机构门诊和出院量的结构变化符合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方向和要求。
持续控制医药费用
2017年北京医药分开综合改革以来,医药费用年增幅控制在8%左右。今年6月实施医耗联动综合改革以来,医药费用较去年同期增长6%,增长率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提高,门急诊次均费用、出院例均费用分别增长0.2%、1.9%(未扣除物价变化因素),是15年以来费用增长幅度最低的一段时期,门诊和出院患者费用中医用耗材和检验所占比例已有下降。
持续改善医疗服务
北京加强针对慢病患者就近开具稳定服用的药品需求,在2017年推出高血压、糖尿病等四种慢病二个月长期处方服务基础上,今年增加了慢阻肺长期处方服务。改革实施100天来,共开出长处方12308张,其中慢阻肺长期处方服务2014人次。
同时,提供便民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数持续增加,建立国家级和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基层服务点98个。
据介绍,北京市33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能提供二、三级医疗机构信息化预约挂号服务和清创缝合、换药、拆线、外伤止血包扎等外科技术服务,307个能提供移动支付服务。
北京还发布128家可开展胃肠镜检查的医疗机构和110家可开展无痛胃肠镜检查的医疗机构名单,通过合理调配人力和提升服务能力,努力缩短无痛胃肠镜检查预约周期。
医疗服务补偿结构持续优化
按有降有升、结构调整、总量稳控的原则,规范调整医疗服务项目价格。中医、病理、康复、精神、手术治疗等技术劳动收入占比增长了1.9个百分点,新项目的实施有利于规范服务行为,保证服务质量。
与此同时,检验收入、卫生材料和药费占比分别下降0.3、0.9和1个百分点。2017年实施的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和今年实施的医耗联动综合改革,使北京医疗机构告别了以药品和耗材补偿运行成本的历史,代之以技术劳动补偿发挥更大作用,并与国家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实现对接,有利于减少资源消耗,控制医药费用,加强公益性。
药品、医用耗材联合采购效果明显
北京积极稳妥实施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25种国家集中采购药品价格平均降低了52%,已完成全年采购目标量的94.4%,预计全年可节省药费15亿元。
同时,开展京津冀医用耗材联合采购,涉及心内血管支架等六大类,价格平均下降15%,医耗联动综合改革百日,节省费用1.5亿元。
基本医保保障有力
改革实施以来,基本医疗保险运行平稳,保障有力,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医保基金支出208.8亿元,医保基金支出符合政策设计。医保报销封顶线的提高和大病保险报销比例的提高有助于控制参保者医药费用负担。
负责人表示,医耗联动综合改革的实施,促进医疗机构由资源消耗规模扩张型向内涵质量效率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较好地适应了公众和患者的需求。(完)
【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