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区:生态环境改善吸引野生虎豹回归安家

13.11.2015  08:57
  在吉林省东部长白山区生活了大半辈子的穆彦军,过去以打猎为生。他回忆说,小时候和父亲进山打猎从不空手而归,还与黑熊、东北虎狭路相逢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进山就很少看到野生动物,更别提虎豹了。“林子静得让人心寒。”他回忆到。
  如今,穆彦军放下了猎枪,成为汪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名巡护员。
  在生态系统中,虎豹处于食物链的顶端,被称为旗舰物种。它们的存在意味着生态系统的完整。自上世纪50年代起,由于森林被过度采伐,生态遭到破坏,东北虎和东北豹逐渐在长白山区消失,几十年不见踪迹。有专家甚至认为,野生东北虎已经在中国绝迹。
  今年6月15日,一只成年东北虎带着一只小虎猎杀了位于吉林省珲春市春化镇上草帽村的11只短尾寒羊。珲春市林业局动保科科长杨军介绍说,近年来,东北虎造成财产损害事件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今年以来,珲春市境内东北虎造成财产损害的事件共发生80起,损失牲畜120多只。
  据监测数据显示,2013年,长白山林区东北虎数量为11—13只,东北豹数量在15只以上。到2014年底,北京师范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团队在长白山区共监测到野生东北虎27—28只,东北豹42只,并发现了幼虎和幼豹。
  这表明,随着长白山林区野生东北虎、东北豹保护工作的逐步加强,区域生态环境逐年恢复。东北虎、东北豹正在长白山林区繁衍生息,且种群不断扩大。
  禁猎、保护天然林、恢复植被、生态移民……十几年来,从长白山森工集团到延边州政府,再到吉林省政府,都在不遗余力地为虎豹营造生态家园。
  近两年来,结合棚户区改造等工程,汪清保护区已陆续迁出2000多户人家。在汪清兰家林场,除场部职工外,已经没有住户。场长李健民告诉记者,兰家林场的森林覆盖率已达98.2%,以兰家为中心,方圆近30公里的“无人区”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为活动对东北虎豹的干扰,成了真正的“虎豹之乡”。
  为了加快有蹄类动物种群的恢复速度,汪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与国际组织和科研部门合作,购买了一批人工饲养的马鹿、梅花鹿,在保护区内进行野外驯化后放归森林,促进野外繁殖种群的增长。
  “每到大雪封山后,雪地上随处可见动物的爪印和蹄印,不时能看见狍子成对儿地跑过林道。”穆彦军说。
  吸引虎豹安家,还要有足够的猎捕食物来源。汪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国家林业局猫科动物研究中心、东北林业大学共同开展了“虎友好型森林抚育工作”,在进行森林抚育时,保留野猪、马鹿、狍和梅花鹿等有蹄类动物可食植物的枝条,为生活在远东地区的东北虎、豹迁徙扩散构筑了一条天然的生态廊道。
  虎豹的回归,也给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为保证虎豹安全,汪清林业局、保护区每年共同开展清山清套专项活动,严厉打击下套、投毒、网捕等违法行为,并引入SMART反盗猎巡护管理系统,成立了5支巡护队伍,在保护区内开展日常巡护工作。
  原来曾和穆彦军一起打猎的伙伴如今也大多加入了护林的队伍。“这几年都没人进山捕猎,大家慢慢都明白了保护动物、保护自然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穆彦军说。(记者 高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