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报:匹配需求把群团工作做实做专

12.06.2015  10:21

    群团工作是党治国理政的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新形势下,真正把群团工作深入到群众中去,首先要赢得群众的信任,获得群众的支持。只有把工作重心放在群众身上,在工作“内循环”的基础上,实现群众服务的“外循环”,才能有效匹配对象需求,将群团工作做实做专。

    做实,就是要抓服务,不断实现群团组织建设实体化。群团组织,组织多、架构多、服务人群广泛,而且作为一种执委会参与式的构成状况,兼职情况多、专职人员少、指标量化少,因此在履职效果和履职程度的数量上都比较宽泛。做实群团工作,首先要把代表人员做实。代表要有代表性,要有规定的时间,量化的服务指标。其次是要把服务项目做实,靠活动凝聚人心,尽量使项目品牌化、持久化、体系化,不求量多,重在打造精品和特色。最后是把规范考核做实,每年要有街道、市区的业务考量。     做专,就是要抓对象,在群团特殊属性上下功夫。现在的群团工作随意性较大,有青年参加的就是团委活动,有女性参加的就是妇联活动,不仅工作内容易重叠,力量也易分散,不利于工作整合。群团工作要突出特殊属性,比如在女性工作上,如何推动不单纯依靠形成家族产业实现女性创业,如何满足留守儿童、隔代抚养等女性普遍存在的社会需求等,都需要真正匹配对象的切实需要。将实际对象预期与工作切实匹配起来,群团工作就能实现效果最大化。     攻难,就是要抓责任,服务对象的需求难点在哪、重点在哪,工作的方向就应该在哪。现在很多政府工作群团化,职能交叉严重,一旦社会强调,各级单位一窝蜂,生拉硬拽也要将工作延伸到这个领域。比如家庭问题,以前无人问津,现在趋之若鹜;比如读书问题,以前门庭冷清,现在门庭若市,这都是行政指挥棒,并非需求指挥棒。当前工青妇等各类群团似乎都在抢群众,而真正的需求不是靠性别参与来决定,群众自会用脚去投票。强化群团工作责任意识,必须摒弃排他思维,不能一提妇联似乎全是女性的事,其实男性完全可以动员起来更好地与女性合作。同时,“互联网+”等新技术、新手段也完全可以运用起来,通过微互动、微行动、微能量来激活群团组织的微公益,让更多的人获得更好的服务。     (作者为西城区妇联副主席)   编辑:ruby
京民执罚〔2019〕16号
序号 处罚决定书文号 被处罚人名称(姓民政局
2019年2月城乡低保和城乡特困人员救助情况
    截止2019年2月28日,我市城乡低保人员6.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