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在求变求新中突出能力与价值观并重

09.06.2015  12:53

  中新社北京6月8日电 (记者 杜燕)为期2天的中国高考8日落下帷幕,各科目考试题目随即浮出水面,受各方热议。今年,北京的高考试题涉及“一带一路”、“申冬奥”、“互联网+”等热点问题,业界认为生动反映了社会生活,突出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根据今年3月份公布的北京市高考高招重点改革事项,北京高考命题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等内容,并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在此次考试中均得到了体现。北京教育考试院认为,今年北京高考试卷结构、难易程度等方面保持原有优势和特点,在求“”和“”中突出能力与价值观并重。

  以看似枯燥的数学试卷为例,今年试卷中增加了根据三棱锥的三视图来求三棱锥的表面积,以图表形式展示某班学生成绩、该班某些同学排名情况等内容,北京教育考试院表示,数学符号减少,转而考查学生阅读图表,提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这些都是今后工作生活中需要具备的能力。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教研员孙秀平,很多题目解法灵活、多样,给学生较大的发挥空间。同时,试题结合数据分析、数表观察等要求学生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反映了北京试题“多想少算”特点。

  “互联网时代,公民的参与可以使执政更加智能化。用政治生活教材,以此为题写一个短评”;“以‘一带一路’战略为背景,企业如何抓住机遇促进发展”;分析百年来北京和张家口之间交通运输的变化以及该变化对城市兴衰的影响;根据图表列出崇礼年均降雪日数和平均风速分析崇礼作为雪上项目主赛场的气候条件……

  北京教育考试院表示,将学科知识寓生活场景中,考查了考生辨识评价观点、分析提出建议、科学评论问题等各种能力。

  创设在家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情景、海水中的溶解无机碳情境等,北京二中教师温利权认为,试题选材覆盖了从科技到生活、从古至今的各个领域,引导考生用科学的理性视角分析社会问题,使考生体会运用知识不仅可以服务于科技、生产实践,更可以服务于生活。

  北师大二附中特级教师彭梦华指出,试卷启发考生在生活中要学以致用,引导学生提升科学素养,也引导学生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

  根据工作安排,北京高考评卷工作于9日开始,预计于6月22日结束,相关工作正在有序实施。6月23日考生们将可通过网站或电话查询高考成绩。(完)

  【编辑:曾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