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科技农业让少数民族农民增收

30.04.2015  17:37

  千龙网北京4月30日讯(记者 于振华)神舟4号搭载的种子,返回地球后经过农业科技人员的选育和培育,如今已经在北京通州国际种业科技园区开花结果。京郊的少数民族农民通过这些来自“太空的蔬菜”等高科技农业致富渠道,去年人均收入超过1.9万元,同比增长10.9%。

  “太空蔬菜”特殊功能受关注

  4月30日上午,北京市委市政府在通州区于家务回族乡召开北京市少数民族乡村经济工作会议。与会人员通过组织参观国际种业科技园区农机服务中心、航天育种基地、物联网中控中心、市农科院蔬菜研究中心,集中展示近年来北京市少数民族乡村以“新三起来”为总抓手,注重科技促农、特色发展的成效。

  在此次会议现场参观环节,有关科技人员给千龙网记者介绍说,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神舟4号宇宙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在太空遨游6天零18小时后于2003年1月5日19时16分返回内蒙古中部地区。

  而神舟4号飞船搭载的小麦、水稻、杨树、葡萄苗、牡丹、青椒、西红柿等这些植物的种子,在太空经过辐射后,产生基因突变,从而拥有了一些“特殊功能”。比如,香蕉具有了抗低温的特点,即使在寒冷的北方地区,也能存活。千龙网记者在现场品尝“太空香蕉”,感觉口感与正常的香蕉一致。

  少数民族农民人均增收10.9%

  高科技农业给北京市少数民族村民拓展了增收致富的新途径。据北京市民委主任池维生介绍,全市少数民族乡、村农民人均劳动所得均超过1.9万元,同比增长10.9%,分别较全市平均水平高2000余元和2个百分点,连续第6年数额、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目前,北京已有89.5%的民族村达到了全市或所在区县人均劳动所得平均水平,基本实现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

  据了解,去年北京怀柔区中榆树店村等12个少数民族村被区县列入北京市美丽乡村重点建设村,于家务回族乡和喇叭沟门满族乡分别获评北京新农村建设先进乡镇和山区发展先进乡镇,房山区窦店村、顺义区回民营村、密云县古北口村和延庆县慈母川村等4个村获得国家民委首批命名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称号。

  市委常委、统战部长、副市长戴均良充分肯定了全市加快促进少数民族乡村科学发展所取得的成绩。戴均良还指出,北京市级相关部门、区县党委政府要继续将民族乡村经济发展纳入整体工作,优先考虑、优先安排、优先实施,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推进对口帮扶活动,进一步明确工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