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发力 快速开发出一批防疫“利器”
清晨8时30分,清华大学生物医学检测技术及仪器北京实验室里,工作人员已经开始忙碌。其实,这间实验室只是一个缩影。市教委介绍,目前本市已有的22个“北京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正在各展所长,一批高校科研人员与“白衣天使”一样,昼夜奋战,加速科研攻关,加快打造一批防疫“利器”。
科研成果迅速投入应用
“基础科学的讲究,要久久为功,遇到突发才能快速响应。”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说,1月20日我们就已经开始加班,2月2日学校从75个项目中确定了8个集中攻关项目。“这也是我们可以快速响应,快速出成果的原因。”
8个项目中,包括清华大学生物医学检测技术及仪器北京实验室完成的“快速检测新型冠状病毒的恒温扩增核酸分析系统”。它可以在1.5小时内完成包括新冠病毒在内的6种呼吸道感染高发病毒的快速筛查与精准医学分子诊断,仪器和芯片试剂盒全部在2月22日获得了CFDA国家Ⅲ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已经开始在武汉和全国多个城市的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卫生防疫战役中进行示范应用。
实验室还研发了“基于影像与临床信息的新型冠状病毒AI定量辅助诊断系统”,建立了新冠肺炎影像的智能识别功能,影像与流行病学、症状及检验中关键临床信息相结合的智能诊断模块,以及自适应新冠肺炎严重程度的临床分型模块,同步实现智能化影像诊断、临床诊断及临床分型三大功能,该系统已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清华长庚医院等约20家医院部署应用。昨日,系统还被推广到韩国。
另外,王新泉和张林琦课题组紧密合作,在新冠病毒入侵宿主细胞机制研究方面,率先取得了世界级的重大突破。他们在世界上首次捕获病毒受体ACE2蛋白和新冠病毒RBD复合物的高分辨率的结构信息。
疫苗和检测芯片陆续“上岗”
一批成果将逐渐应用到抗“疫”一线。比如北京化工大学软物质高精尖中心分离培养鉴定了与新冠病毒高度同源的冠状病毒xCoV,它可用于新冠病毒药物筛选、疫苗制备等。目前,研究团队正开展广谱冠状病毒防治药物筛选,并且加紧研制应急防控疫苗。
自2012年起,北京市教委开始在北京高校布局北京实验室,面向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生物医用设备、生物医药材料等高精尖产业领域,已建成了13个北京实验室。到2015年,市教委又启动了“北京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计划”。“目的是打造高校科技特区和人才特区,希望在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一些突破,产出一批有影响力的成果”。这种模式,在这次疫情发展期间发挥了良好的作用。(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刘冕) 【编辑:刘文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