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北京长城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建设

20.12.2017  20:22
  

  2014年,长城成为全国首批10个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之一。

  国家公园是指由国家批准设立并主导管理,边界清晰,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地或海洋区域。1872年,美国设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1879年,澳大利亚设立了世界上第二个国家公园——皇家国家公园。迄今为止,国际上已经有22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有9800多个国家公园。

  在我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按照构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的中国特色国家公园体制,实现“国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传承”的总体要求,2014年底,国家发改委牵头开展了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

  全国确定了首批10个建立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区域,分别为青海三江源、东北虎豹(黑龙江、吉林)、大熊猫(四川、陕西、甘肃)、甘肃祁连山、浙江钱江源、湖北神农架、福建武夷山、湖南南山、北京长城、云南香格里拉普达措,其中北京长城是唯一一个以世界文化遗产为核心资源的试点区。

  2016年8月,《北京长城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试点实施方案》获批,提出“保护自然文化遗产”“坚持彰显中华文明”“实现文化遗产和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相互促进的新模式”,突出国家公园文化元素。

  2016年12月,北京长城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管理委员会筹建办公室设立并集中办公。目前,已完成试点区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摸底调查,正在研究制定试点区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北京长城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先期选址于延庆区八达岭长城区域,总面积59.91平方公里,长城总长度27.48公里。试点区涉及的主要保护地包括长城世界文化遗产、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延庆部分)、北京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中国延庆世界地质公园八达岭园区四大类。

  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试点区体制机制改革取得可复制可推广经验的基础上,本市将进一步探索整合更大范围的长城资源,将分散的保护地斑块连接起来,增强区域生态系统的联通性、协调性、完整性。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部署,探索在特大中心城市周边,通过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对自然生态系统进行保育修复,实现文化遗产和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相互促进的新模式,为环首都生态保护和国家公园体系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建立文化遗产和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相互促进的示范区。试点区内27.48公里的长城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长城所依托的八达岭区域森林生态系统不断恢复和重建,生物多样性明显加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显著提升,形成长城与周边环境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国家公园示范区。

  建立特大中心城市周边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示范区。统筹推进国有林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等多重保护地的体制改革,建立统一规范高效管理体制,借助特大型中心城市在经济、科技、文创、对外交往、交通方面的优势,推动资源保护与城乡发展的融合互动,进一步发挥试点区的生态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建设长城国家公园的试验田。通过建设长城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在区域管理、资源保护、社区发展和资金投入等方面实现改革创新,为创建长城国家公园提供可借鉴、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

  2017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