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芬芳满国院 春华秋实育栋梁——北京邮电大学与伦敦玛丽女王大学联合培养项目2015届毕业典礼隆重举行

03.07.2015  11:09

桃李芬芳满国院  春华秋实育栋梁
——北京邮电大学与伦敦玛丽女王大学联合培养项目2015届毕业典礼隆重举行

  7月2日下午,在洋溢着喜庆和激动的北京邮电大学科学会堂,北京邮电大学与伦敦玛丽女王大学联合培养项目2015届本科毕业典礼隆重召开。来自中英两国、两校的嘉宾、中外教职员工以及数百位学生家长齐聚北京邮电大学科学会堂,为546名获得中英两校学位的毕业生送行。
  
  出席典礼的领导和嘉宾有:英国使馆文化处参赞Susan Milner女士,北京邮电大学校长乔建永教授,副校长任晓敏教授,伦敦玛丽女王大学校长Simon Gaskell教授,副校长David Sadler教授,首席运营官Mike Shore-Nye先生,工程学部教学部长Julia Shelton教授,英国工程技术学会国际运营总监Ian Mercer先生,来自企业界及中英两校的代表。毕业典礼由北京邮电大学国际学院常务副院长、联合培养项目负责人郭莉教授主持。
  
  下午两点,会场内庄重肃穆,伴随着悠扬的进行曲,两校领导、中外嘉宾与教师代表列队入场。乔建永教授首先致辞。乔建永校长满怀激情,向全体毕业生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充分肯定了联合培养项目的成就和毕业生的优异表现。时值北京邮电大学建校60周年及联合培养项目十一周年,乔校长向毕业生送上“人生至境,固定住‘圆心’,把握好‘半径’”作为临别赠言,希望毕业生们崇尚奉献,追求卓越,牢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不断为人类美好幸福的生活贡献力量!
  
  Simon Gaskell校长代表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发言。他高度评价了联合培养项目十一年来的成就和毕业生的优异表现,同时对国际学院的未来表达了美好的期望。办学的成功和毕业生的优秀表现值得让今天在座的每位毕业生、家长以及全体老师庆贺和骄傲! 
  
  毕业典礼最高潮的部分是学位授予仪式。毕业生们一一上台接受学位授予,并与乔建永校长、Simon Gaskell校长、郭莉副院长及联合培养项目英方主任Yue Chen博士握手合影。整个过程庄严肃穆,同时又充满着浓浓的师生情谊。
  
  随后,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为优秀毕业生颁发了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奖和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ET)学会奖。北京邮电大学国际学院党委书记、学院校友会会长王宏原为校友联络人颁发了聘书。
  
  优秀毕业生龚静怡代表全体毕业生发言。她的发言充满了对母校、对中外导师涌泉相报的感恩;充满了对国际学院四年大学生活无怨无悔的眷恋;充满了对迎接未来挑战信心百倍的企盼。
  
  最后,任晓敏副校长和David Sadler副校长共同为离任的李欲晓教授赠送水晶牌,感谢他作为国际学院院长和联合培养项目主任在任期内的卓越贡献。
  
  典礼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北京邮电大学与伦敦玛丽女王大学这两所优秀的大学进行教育合作,联合培养国际化人才已成功地走过了十一个年头。两校创新合作办学模式,集中英两种教育制度之所长,融两校优质资源之所有,打造中外合作办学精品项目,先后通过了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评估、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学会(QAA)教学质量评估和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ET)的专业认证评估。我们既依依不舍,但更期待明天,期待着北京邮电大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附:乔建永校长在国际学院2015届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向善求真“圆”满人生
——在国际学院2015届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乔建永校长

(2015年7月2日)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隆重举行北京邮电大学国际学院2015届本科生毕业典礼。在这里,我向顺利完成学业、获得北京邮电大学和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双学士学位的全体毕业生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你们的学习、生活倾注辛勤汗水的老师及中英全体教职员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向今天专程到场的Susan Milner参赞、Simon Gaskell校长、Ian Mercer先生和各位来宾、家长及亲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光阴似箭, 岁月如歌。北京邮电大学与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合作举办的中英联合项目已经进入第十一个年头。回顾两校的办学历程,我们共同见证了项目扎实稳健的发展和令人振奋的成果。今天,同学们已顺利完成学业,由四年前青涩的新生成长为充满自信、敢于担当、满怀梦想的国际化人才。你们以优异的成绩再次谱写了国际学院发展的辉煌篇章。
  
  我欣慰地获知,国际学院2015届毕业生中共有168人获得伦敦大学一等荣誉学位,比例高达31%;毕业论文优秀率达40%;10名同学的毕业论文被评为北邮优秀毕业论文。其中张硕同学的毕业论文尤为突出,答辩分得到99分的骄人成绩,被授予2015英国工程技术学会年度优秀学生奖;你们当中有17人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学院奖;29名同学获得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称号。
  
  国际学院的毕业生一直受到国内外名校的认可和青睐,今年也不例外。毕业生读研率又一次超过80%,其中出国读研率超过65%,在北邮各学院中继续保持领先;你们当中的杨晋泽和何翔宇两位同学凭借优异的学业成绩和科研能力,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到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直接攻读博士学位。你们当中的康越获得美国斯坦福大学录取;张硕获得剑桥大学录取;阳航、陈知微获得牛津大学录取;另有超过30名同学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康奈尔大学、西北大学、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大学学院等世界顶级高校录取。你们就读的学校继续保持澳大利亚排名前三的高校、香港排名前三的高校、英国大学TIMES排名前20的高校和美国US NEWS研究生工科排名前25名的绝大多数高校。你们当中选择直接就业的毕业生依然保持着傲人的就业成绩,全球500强和国内著名企业纷纷为你们提供了工作岗位和职业发展空间。
  
  你们的学术能力和创新精神也让我们为之骄傲。你们在全国高校“创新、创意及创业”电子商务挑战赛,北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全国数学建模竞赛,美国数学建模竞赛,实验科学锦标赛、物理实验竞赛、学生“创新奖”等多项竞赛中屡获佳绩。你们在北邮乃至北京市的各类文体活动中成绩骄人,彰显出才华横溢、青春激昂!正是因为有你们每个人的不懈努力和无悔付出,国际学院这个集体才能不断彰显活力、绽放光荣。
  
  同学们,今年恰逢北京邮电大学建校60周年。中国传统干支纪年中,天干10位,地支12位,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60;每一个天干配一个地支是一年,所有的天干和地支配全恰好60年,所以60年是一个轮回。这个轮回犹如一个圆,在历经沧桑砥砺后将我们带回到梦想开始的地方,用我们今日之所成,回望北邮60年的流金岁月。一甲子,北邮画了一个完满的圆。
  
  同学们,车轮是圆的,所以能行走无疆;太阳是圆的,所以能恩泽四方;植物的根与茎,也选择以圆形的方式向外发展,所以能获得最大的生存能量。圆,代表着圆满与完美。为人生画圆,如同北邮60年一个轮回所展现的实力和成就,应当是每个人心中的圣境。那么,为人生画圆的“秘诀”究竟是什么呢?一是要找准人生的“圆心”,将其牢牢固定,这叫做“圆心决定人生的定位”;二是要把握住人生事业发展的半径,这叫做“半径决定事业的成败”。人生至境,固定住“圆心”,把握好“半径”,这是我今天想对各位同学提出的希望。
  
  人生的“圆心”其实就是做人的准则,它是道德、责任、意志力等做人品格的总和。记得,爱因斯坦在怀念居里夫人时曾说:我们不要仅仅满足于回忆她的工作成果对人类已经作出的贡献。第一流的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还要大。即使是后者,它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同学们,爱因斯坦在这里所赞赏的正是居里夫人的做人准则。在中国好几代人心中一直矗立着一尊偶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总理周恩来。人民评价他:把所有的心装进自己心里,把所有的伤痛藏在自己身上。真心有多重?爱有多深?人民讴歌他:不用多想,不用多问,不能不想,不能不问,….在你的胸前写下了你就是这样的人!周恩来总理离开人民已经整整39年了,但他的大爱旋律依然在共和国传颂。这就是道德的力量,这就是责任的神圣,这就是人格魅力跨越时空绽放出来的灿烂光辉。
  
  人生事业的“半径”同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客观条件息息相关。同学们一定都知道“中国激光照排之父”王选的故事,正是他划时代的科学贡献使得中国印刷业“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上世纪七十年代,当王选开始研究汉字激光照排技术时,很多人对他的选择并不看好。但当他获得成功后,却有很多人反过来评价“王选会选,会选择好的研究方向”。这样的评价固然没有错,但王选在创新创业过程中所经历的艰难困苦和失败时的漫漫长夜却不是通过选择可以规避的。正如王选所说的那样:没有长时间的积累,没有好的洞察力和执著的精神,想成就大的事业是困难的。事实上,人生事业的成败同目标、品德和智慧同样息息相关。同学们,如果你学会了为人生画圆,一定是明白之人:知道自己有所为有所不为,一旦确定了人生的目标,就不会再左右摇摆;如果你学会了为人生画圆,一定是高尚之人:知道坚守正义,追求真理,保持自己的道德轨迹不偏不倚;如果你学会了为人生画圆,一定是智慧之人:知道人生之路不是坦途,更不是一条直线,所以要学会变通,用智慧去克服困难。诚实做人,踏实做事,向善求真,才能“圆”满人生。
  
  同学们,你们很快就将走向世界各地,母校希望你们能够保持四年大学时光中培养的优秀品质,崇尚奉献,追求卓越,在世界的瞬息万变之中,牢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在成长自我,圆满人生的同时,不断为人类美好幸福的生活贡献力量!最后我衷心祝愿同学们健康、幸福、快乐。祝福北京邮电大学和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的事业和友谊地久天长!
  
  谢谢同学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