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警方将推一站式集中办案
海淀区西北部地区一处灰色围墙的神秘院落外不时有警车出入,在低调运转4个月后,警方首个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终于揭开神秘面纱。通过高科技的硬件设备和跨警种的集中办案,已经有1856名嫌疑人经历了警方的这一创举。3月3日,记者从北京警方获悉,在海淀分局试点建设的执法办案管理中心运行良好,将在北京市多个分局加速推进。
跨警种合作集中办案
2月底的一天凌晨,当刑警通过电台汇报嫌疑人被捕的消息后,海淀刑侦支队政委毕波便嘱咐将人送到执法办案中心。在毕波看来,办案中心为刑警提供了巨大的保障。“我们在中心开展讯问的同时,还能够进行查证、串并,办案效率和战果提高了不少。”毕波说。
被民警习惯称为“三室”的候问室、讯问室和询问室,是开展执法的场所,有着严格的标准。但现实中,囿于派出所住地分散和房屋结构的限制,“三室”建设并不能保证完全达标。
2015年6月,初任北京市公安局局长王小洪在海淀分局检查工作时,提出要进一步规范执法办案场所,建立集中统一办案中心的要求。
五个月之后,原本还是海淀西北部一处带着小院的三层小楼派出所,在经过改造后华丽转身,成为占地7.4亩、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拥有105间房屋的海淀公安分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
如今粉刷一新的办案中心里,配置了56名民警和65名辅警力量,下设看管、综合、审查、管理四个中队,四班三运转。在低调运转了数月之后,北京警方首次对外发布信息,揭开了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的神秘面纱。
创建警务大数据
2015年11月10日上午9点,一架载有90名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的包机抵达首都国际机场。和以往嫌疑人被分批次送往数个办案单位审查不同,这次他们被带入了这个灰色围墙的办案中心。
面对90名嫌疑人,中心全体人员齐上阵,10个候问室、8个询问室、13个讯问室全部启用。通仅用40分钟就完成了涉案人员的入区审查,比以前分散处置节约时间近2小时,和原本分散审查需要24小时才能入监所的时间相比,这次仅用了15个小时。
除了办案效率的改进,高科技的使用也让办案中心更加规范。嫌疑人在进入中心登记之后,便会戴上电子手环,民警随时能够查询到嫌疑人目前在中心的位置。办案中心通过对全局各办案区24小时视频、网络巡检,从源头上杜绝了刑讯逼供、单人讯问等违法办案行为。
目前,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的软件,实现了对进入全局“三室”嫌疑人的实时监管,自动获取相关涉案信息,配合新开发的智能笔录系统,从笔录中自动提取到案件性质、发案时间、地点、嫌疑人身份信息等要素,自动导入数据库,形成警方“打防管控”的大数据。截至目前,办案中心笔录系统通过对1850余名违法嫌疑人笔录信息的智能分析,为全局提供了海淀辖区各派出所的发案类型、人群、作案手段、侵害对象等规律性信息,为警方下一步的防范和预测提供依据。
多警种会诊“疑难杂症”
去年11月,四季青派出所在办理一起强制猥亵妇女案时,嫌疑人态度恶劣,拒不交代犯罪事实,且没有其他旁证证实其犯罪,侦查工作陷入僵局。办案中心启动合成作战会商,法制、预审专家通过远程视频与办案民警研判案情,得出了嫌疑人多次作案可能性极大的结论。
于是,在法制、预审对办案民警取证、讯问环节的指导下,警方最终在法定时限内,串并出10余起以同样手法实施的强制猥亵妇女案件,在证据面前,嫌疑人如实交代全部罪行。
办案中心设置的法制、预审、刑侦、情报、网安等部门24小时前置服务,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的合成会商,极大地提升了办案质量和工作效率。
22岁的王某是个几进宫的“老炮”,去年年底他跟同伙因砸车窗盗窃被海淀分局抓获,当这个“老江湖”在经历登记、体检、候问、讯问等流水线般的神秘办案中心后,感叹自己“折”在这里心服口服。起初王某拒不供认,没想到8小时后,零口供的他竟被刑事拘留。原来,就在对王某进行突审的同时,刑侦、网安及派出所的警力已经在对他逃匿的路线进行梳理,最终找到了他在案发现场的证据。
昨日北京警方表示,目前在海淀分局试点建设的基础上,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已在全局全面铺开,将在今后的实战、办案和执法中发挥更大的功效。
来源:北京青年报 编辑:王琳 FN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