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考试报:微观校园·少儿少歌令人忧

10.08.2015  19:07
      听孩子唱大人歌,听孩子唱过去大人唱的老歌,心里有股说不出的滋味。这是我看过一档节目后的感受。

 

      《驼铃》原本是歌颂战友之情的歌,却让孩子带着思念爷爷的感情去唱。孩子唱得越好、越动人,我的心里越难受。因为无论如何,这不是属于他们的歌。

  

      这个节目里,音乐大师教给孩子们的歌,绝大多数都是大人的歌。《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北京的金山上》、《阿里山的姑娘》、《雁南飞》、《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哪首不是他们的爸爸妈妈、甚至爷爷奶奶时代的歌曲?尽管这些歌曲积极、向上、正面、阳光,尽管让孩子们演唱这些歌曲还有点儿革命传统教育的意思,但让捧着手机、iPad长大的孩子唱成人的歌曲,听起来总觉得不是那么回事。至于让孩子用表达爱情的《月亮代表我的心》、《我只在乎你》献给自己的妈妈,更是风马牛不相及。

  

      音乐大师教孩子唱成人歌,是因为没有适合少儿的歌可教。著名歌手教孩子自己原唱的歌曲,是因为没有新的少儿歌曲可唱。很多事情都“从孩子抓起”,孩子却缺歌可唱,这真是个天大的遗憾。

  

      这档节目反映的只是少儿无歌现象的一个侧面。不信,您掰着指头数数,有几首少儿歌曲耳熟能详、广为传唱?荧屏里、舞台上,到处可见少年儿童矫揉造作地唱《老鼠爱大米》,扭着屁股唱《江南style》,和成人一起唱《小苹果》,很少听到像《让我们荡起双桨》之类的健康向上、又符合少儿特点的歌曲。

  

      对此,我很担忧。儿童歌曲真的应该再多些,让孩子们有适合自己的歌来传唱。(A01)

 

来源:北京考试报作者:铁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