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万古籍图片添彩“北京礼物”
文创公司职员陈正峰的办公桌上,一款墨绿色女士皮革手提包引人注目,古代园林的图案设计新颖又不失典雅,让人眼前一亮。
原来,图案所选用的设计元素全部来自于《圆明园四十景图咏》。这幅画作是清代宫廷画师唐岱等人根据乾隆皇帝旨意所绘,各幅分别附有乾隆皇帝御作、由工部尚书汪由敦执笔代书的《四十景对题诗》,现藏于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
通过古籍图典设计资源提取、开放及再开发平台,古籍图片与现代时尚产品灵动结合。美丽的画中景色将流连于现代城市之中,更将伴随外交的发展走出国门,展现中国特有的文化。
古代典籍提供文创设计素材
一边是精美的古代画作,一边是现代潮品,作为“北京礼物”,这只小小手提包的诞生过程展现了北京科技与文化融合的发展思路。
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讲好中国故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是我们弘扬传统文化的新尝试,效果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数字出版部副主任于春媚说。
最初,出版社的工作人员发现古代典籍中有大量精美的图片,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但跟文字内容相比,对这些图片一直疏于整理。“一开始我们只想面向图书馆、文化馆,做一本学术性的图书,主要用于古代典籍图片资料留存。”
而做文创产品的陈正峰当时正在为设计素材发愁。北京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旅游商品的发展一度落后于城市品牌形象的发展。伴随对外交往的发展,有北京特色、符合国际化设计理念的礼品有很大的市场需求。
2016年1月,通过北京市科委科技文化融合项目——“古籍图典设计资源提取、开放及再开发平台建设”,于春媚和陈正峰的想法实现了优化组合。
素材图片来自3万种古籍
文化产品的开发要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融合创意设计的再创造,成为符合时代需求的当代文化产品。项目通过三个课题形成了一个产学研一体化的链条。
首先,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利用国家图书馆及国内收藏单位资源,从浩瀚的古籍中“找图”,深度标引,形成中国传统文化图典数据库。然后由中游的公司“设计图”,利用数据库的资源,对中国传统元素进行深入研究并组织大量优秀设计师进行再设计,提炼成适于现代设计的素材库,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向社会开放。接下来,由下游的公司“使用图”,开发制作传统与时尚兼具、最能代表北京的旅游商品以及外交礼品。
于春媚介绍,“找图”的过程中,工作人员按照传说人物图、故事情节图、天文历法图、景观建筑图、风俗世情图、日用生活图等分成21大类,古代图籍资源来自从先秦时期到1911年的3万种古籍,其中稀见古籍占总量5%,孤本古籍占总量1%。古籍中有《四库全书》《古今图书集成》《红楼梦图咏》等。
出版社还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建立了一套适用于中国传统文化图典的图像标签体系。从图像版权信息、图像内容、色彩、视觉效果、情感、艺术流派等方面入手,分门别类,建立编目体系以及标准的标签词典,实现了对图典资源的数字化管理。原来要想找一幅图要翻遍“古书堆”,于春媚介绍,通过这个体系,每一幅图片出自哪里、谁画的甚至谁印的都记录得清清楚楚,形成了古代典籍图片的一次“大盘点”。
根据这些珍贵的图片,设计师们进行了二次设计,生成二维、三维的现代设计素材及模型。如今已有5000幅符合现代审美的素材图片纳入“中国传统文化设计素材公共服务平台”,所有素材可通过智能搜索引擎随时查阅、授权、支付、下载。
传统文化让“北京礼物”有特色
陈正峰参与的第三个课题,即选取能够代表北京文化的图样开发独具特色的“北京礼物”,其中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系列旅游商品150款;外交礼品15款;北京2022年冬奥会产品研发储备样品30款;精品陶瓷餐具2套。
比如作为六朝古都,龙文化成为北京历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朝历代的艺术家与工匠们对于龙的形象都赋予了非凡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项目中包含一组“金玉龙柄对杯”,以龙形为柄,杯身图案正来自于古籍——《方氏墨谱·国宝》。
如今项目即将结项,从上游的数据库看,5万张古籍图片资源的搜集与专业分类已经完成。今年年底前,饰以北京传统文化的箱包、杯子、书签等一批独具特色的“北京礼物”将完成最后的试产评估。“科技和文化的融合让我们看到了广阔的市场价值。”于春媚说。
类似科技与文化融合的例子还有很多。北京市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科技与文化融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日益显现。2016年,北京文化创意类高新技术企业超过3000家,培育了一批科技文化融合龙头企业。北京的产业支撑体系中,文化科技融合主线实现收入5464.0亿元,增长8.3%,占功能区总收入的60.9%。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功能区实现收入4822.2亿元,增长7.5%。(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张然) 【编辑:刘文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