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北京电影票房收入31.5亿 居全国首位

22.01.2016  19:16

  “十二五”期间,北京市文创产业稳步发展,图书、期刊、电影票房等文创产业的细分领域均处于全国前列。其中,2015年北京电影票房收入31.5亿,名列全国各大城市之首。

   北京人均银幕居全国第一

  在21日下午举行的“回顾十二五——首都文化产业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上,市文资办副主任刘绍坚透露,2014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 2826.3亿元,占地区经济比重达到13.2%,是首都经济中仅次于金融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2015年1至9月,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仍然实现13%的增长速度。

  此外,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些细分领域在全国也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2013年,北京图书出版种类达到19.2万种,占全国的52%;2014年,北京期刊出版种类为3053种,占全国的30.6%。

  北京电影产业的发展成为文创产业的重要力量。据市文资办发布的2015年北京电影产业数据显示,按常住人口计算,北京人均年观影次数达到3.3人次,为全国最高。人均银幕居全国第一,平均2.1万人拥有一块银幕。北京2015年生产影片的数量达到291部,占全国总数的42%。另外,在票房前20 名的国产影片中,北京出品13部,占65%;票房超过10亿的5部国产影片中,北京出品4部。

   文化惠民卡已累计发放241万张

  迄今已连续举办三届的“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为文化产品生产企业和文化消费者搭建了对接平台。市文资办产业处副处长花小蒋告诉记者,该活动的消费人次已从2013年的2654.3万增至4857.4万,成交额从52.3亿元增至112.1亿元。

  “文化惠民卡也是我们为文创企业和消费者搭建的创新平台,截至2015年12月31日,文惠卡已经累计发放241万张,签约商户累计2219家。2016年还将继续为市民发放文惠卡,文慧卡这一项目也要实现市场化运作,将来会与金融机构合作,实现文惠卡的储值、消费功能。”花小蒋说,2016年市文资办还会推出惠民文化电子消费券,补贴市民的文化消费,激发大家文化消费的热情。

  面向社会征集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

  据刘绍坚介绍,“十二五”期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所取得的成绩,可以用“创新、合力、统筹、平台、国企改革”10个字概括。在创新方面,设立了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统筹推进全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刘绍坚告诉记者,市文资办针对文化创意企业规模小、资产轻、融资难的问题,搭建起“投、保、担、贷、孵、融”的多功能、一体化的首都文化投融资服务体系。

  “从以往的文化事业到如今的文化产业,这一变化体现了由政府单一出资转变到政府出资,并带动社会资本投资的模式。”据了解,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已面向社会征集,设立了全国首家文化科技融资租赁公司,率先开展文化无形资产的融资租赁业务。

  文资办重视与中央有关部门和中央企业开展合作,并与津冀共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近几年,积极吸引万达文化产业集团落户北京,参与环球影城、文化保税园等一批行业龙头项目建设。同时,先后与天津、河北联合举办三地文化创意项目推介会、金融对接会等,促进京津冀文化创意产业深度合作。

  刘绍坚表示,“十三五”期间,市文资办将继续优化发展文创产业发展布局,加强京津冀在文化创业产业的协同发展,实现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另外,北京作为全国文化、科技创新中心,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也要积极将这一创新科技引入文创产业发展中来,活跃文创产业。

来源:千龙网 编辑:李晓 FN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