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装备助力北京海关监管 智能眼镜每分钟测温200人次

29.03.2022  23:30

首都机场海关关员佩戴智能眼镜进行登临检疫。

智能机器人在首都机场海关快件监管现场作业。

  中新网北京新闻3月29日电 (谢馨艾 徐婧)快速测温、会报警、能对话的智能眼镜,一次可检测上百种成分的智能机器人,通过纹路采集艺术品“DNA”的唯一性识别设备……在北京海关所属首都机场海关、天竺海关等地,多项智能装备的应用为国门安全保驾护航,助力海关监管水平提升。

  这是记者29日从北京海关获悉的。据了解,近年来,该关持续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依托高科技智能装备的推广应用,严密监管效果,提高通关效率,以“智慧海关”建设推动海关监管智能化水平提升。

智能眼镜每分钟测温200人次

  “报告!全体旅客和机组体温初测正常!”近日,首都机场海关物流监控处关员在对TK88航班登临检查时,仅用1分钟就完成了110名旅客和15名机组人员的体温初测。而使用普通测温枪完成相同的工作大约需要20分钟。海关关员所依靠的“法宝”是一个仅50克重的智能眼镜,它既能报警又能对话,还能对执法过程全程录像留存。

  由于测温高效、使用便捷,智能眼镜深受一线海关关员青睐。“智能眼镜可对3米内的5人同时测温,每分钟测温达200人次。它将采集到的体温和人脸信息自动上传后台数据库,自动存储、匹配和对比,遇有发烧旅客可以第一时间预警提示关员处置。”北京海关科技处现场运维科副科长李兵介绍,一线关员视线内所有人员的测温红外图像均可显示在智能眼镜上,还能在二级监控指挥中心大屏或者移动终端上同步显示。

  目前,北京海关已经在首都机场海关旅检通道、登临检查和货物查验现场为执法关员配备了18副智能眼镜。除了测温和人脸识别功能,智能眼镜还有更细致的研判功能。首都机场海关查验处副处长夏云成介绍,如果海关关员在查验时发现了稀有昆虫或杂草品种,可使用智能眼镜第一时间远程连线专家。专家用关员视角近距离分析研判,及时准确鉴定物种,防范外来物种入侵。

机器人毒品检测灵敏度达纳克级

  “小蓝小蓝,请报告核、生、化、爆的巡查结果。” “报告主人,已按原定计划巡查,并无异常。

  在天竺海关查验中心南区,查检科关员王晓达正在和他的新伙伴——智能巡检机器人“小蓝”交流。

  据了解,“小蓝”可同时承担核、生、化、爆探测等多项重要任务。它通过收集气味分子,检测核辐射因子、痕量毒品和爆炸物,使用内置离子迁移谱,一次可以检测上百种成分,涵盖大部分生化成分,速度快、灵敏度高。

  北京海关科技处科研管理科科长李东燕介绍,“小蓝”的毒品检测灵敏度可以达到纳克级,而1纳克相当于一粒大米的百万分之一。同时,它对有毒有害气体检测的灵敏度小于1微克每毫升,即使1000万个空气分子里混入了1个有毒有害气体分子,“小蓝”也能第一时间发现。

  除此之外,“小蓝”还具备优秀的探测核辐射能力。比如,旅客在航班飞行过程中会受到外太空射线的微量辐射,这种辐射并不会对身体造成负面影响。但即使是这种剂量极其微小的辐射,“小蓝”也可以敏锐捕捉并及时报告。

区块链技术为艺术品保驾护航

  “保税展示的贵重艺术品有了监管新手段,可以保证‘原进原出’”。北京海关综合业务处改革发展科科长刘龙所提到的新手段,指的是艺术品唯一性识别设备。该设备搭载了艺术品数字身份识别系统,可以对进入保税区的艺术品开展非介入式精准扫描,进行随机多点位的材质纤维特征检测。

  刘龙提到,艺术品唯一性识别设备通过采集材料本身的纹路、油彩等信息作为作品的“DNA信息”。为防止黑客侵入篡改数据,设备将采集的微观数据及与作品相关的文字、图片、影像、尺寸等关键信息加密存储到云端数据中心,应用区块链技术进行认证备案。

  “区块链技术相当于将同一信息存到了不同银行的不同保险箱里,黑客要篡改数据,需要打开多个银行的多个保险箱,其难度升高了几个数量级。”北京海关科技处副处长李津伟介绍说。

  对每件即将离开保税区的艺术品,该设备将再次采集信息,与进区信息开展云端自动验证比对,识别在保税展示前后是否为同一件物品,开展后续处置。北京海关所属天竺海关关长胡旭称,只有匹配度达到93%以上才可认定为是同一件艺术品,在最大程度上杜绝以假乱真。(完) 【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