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法院:毒品犯罪案件数量下降明显,超六成依托互联网实施
2021年6月11日,在北京市禁毒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蓝向东通报了北京法院2020年毒品犯罪案件审判及相关工作情况。
2020年北京法院共审结一审毒品犯罪案件344件,二审案件69件,数量连续五年呈下降态势。在依法惩处的376名毒品犯罪分子中,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有90人,重刑率23.9%,高出同期其他刑事案件重刑率12个百分点。毒品犯罪主要涉及三个罪名,其中走私、贩卖、运输毒品案310件(占90.1%),容留他人吸毒案21件(占6.1%),非法持有毒品案11件(占3.2%)。
蓝向东介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内外人员流动频次降低,特别是对入境物品加大检查力度,使2020年毒品犯罪案件数量较2019年下降53.5%,其中重大毒品案件下降幅度更为明显。伴随着新型交际平台的普及,超六成毒品犯罪依托互联网实施,且呈逐年增长趋势。毒品交易联络、毒资支付、毒品交付网络化,加速了毒品传播蔓延,社会危害性极大。通过传统邮寄、物流、快递贩卖、运输毒品的情况突出,通过新兴“闪送”等方式贩卖毒品的情况开始出现,毒品犯罪形式更加隐蔽。受毒品犯罪“快递化”“网络化”等趋势影响,涉毒活动的勾连性、交互性明显增强。曾因吸毒被处罚,再犯罪后又被查出吸毒的被告人超三成。
蓝向东表示,北京法院始终把禁毒工作作为刑事审判的重要任务,积极参与禁毒综合治理,依法从严惩处毒品犯罪,坚决遏制毒品蔓延。对于走私、大宗贩卖毒品等源头性犯罪和毒枭、职业毒犯、毒品累犯、再犯等主观恶性深、人身危险性大的毒品犯罪分子,坚决依法从严惩处,直至判处死刑;同时更加注重从经济上制裁毒品犯罪,依法追缴毒品犯罪违法所得,加大财产刑适用及执行力度,剥夺毒品犯罪分子再犯经济能力。
“北京法院不因坚持从严打击而放松对案件质量的要求。”蓝向东强调,北京法院坚持从落实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要求,认真执行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协调解决证人、鉴定人、侦查人员出庭等问题,贯彻证据裁判原则,对瑕疵证据及时要求补查补证,对非法证据依法予以排除,贯彻审判公开原则等方面严把毒品犯罪案件审判质量关。与此同时,北京法院注重总结审判经验,通过编写审理指南、发布典型案例、召开专题研讨会议、配备业务骨干、组织专题培训等有力举措切实提升涉毒犯罪审判专业化水平。
在履行审判职能之外,北京法院还积极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深度参与禁毒综合治理。如发挥法治副校长职能作用加强对在校生禁毒宣传;在国际禁毒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庭审直播、集中宣判等活动营造禁毒强大声势;利用“京法网事”等新媒体组织禁毒普法微博直播活动,邀请市区两级人大代表观摩并点评;针对毒品犯罪审判中发现的治安隐患和社会管理漏洞,及时向有关单位提出司法建议,推动构建立体化禁毒防控体系等。
责任编辑:赵思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