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法院召开少年法庭三十周年表彰大会

22.09.2017  20:15
  •   9月22日,北京法院少年法庭三十周年表彰大会暨未成年人案件审判研讨会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沈德咏,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杨万明,北京市委副秘书长、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于长辉出席会议并讲话。

      沈德咏代表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和周强院长,对北京法院少年法庭成立30年来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祝贺。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更加重视法治建设,更加重视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对少年法庭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少年法庭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站在历史的角度看,30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少年法庭工作正在经受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深化司法改革浪潮的洗礼。要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各项决策部署,确保少年法庭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要坚持立足司法职能和主动延伸服务并举,充分发挥少年法庭职能作用,建好用好少年法庭,用心用情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要始终坚持“特殊、优先保护”司法理念,全面落实“教育、感化、挽救”方针、“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以及“寓教于审”工作方法,以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根本目的,尽最大努力做好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

      沈德咏要求,要进一步深化少年法庭制度机制改革。要始终高举改革旗帜,认真总结少年法庭体制机制改革的实践经验,努力构建符合中国国情、遵循司法规律、体现时代精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少年司法制度。要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少年法庭的职能定位、受案范围、审判管理、机构设置、人员配置等突出问题研究制定改革方案,确保改革方向明确、有的放矢。要注重总结推广基层加强少年法庭工作的鲜活经验,坚持加强顶层设计和尊重基层首创精神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激发基层创新潜能。要加强少年司法理论研究和少年司法文化研究,本着继往开来、古为今用的原则,发掘中国少年司法历史文化的精髓;本着文明交流互鉴的原则,学习借鉴他国少年司法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为我所用,既要研究中国少年司法从哪里来的问题,又要研究往哪里去的问题,不断增强中国少年司法的文化自信,为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少年司法制度打下深厚的文化根基。

      沈德咏指出,有作为才有地位。北京少年法庭30年的巨大成就,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凝聚了一代法官的心血、智慧和艰辛付出。要充分发挥少年法庭审判职能作用,坚持严格公正司法,依法公正高效审理涉未成年人案件。要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贯穿少年审判工作各环节,针对校园欺凌、校园暴力等问题,区别不同情况予以处理;情节较轻的,应当依法尽量给予最大限度的教育、感化、挽救,对犯罪性质和情节恶劣、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的,必须坚决依法予以惩处。要依法妥善审理涉及未成年人抚养、抚育、监护、探视等各类民事案件,加强诉调对接,促进化解矛盾纠纷,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要总结发扬“寓教于审”“圆桌审判”等好经验、好做法,积极探索符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审判工作方法,切实体现司法的人文关怀,帮助未成年犯改过自新。要加强对涉未成年人案件大数据分析,深入分析家庭、学校教育和管理、社会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提出司法建议,为社会治理提供决策依据。

      沈德咏要求,要结合少年法庭审判加强法治宣传教育,促进未成年人养成法治思维。要广泛开展送法进校园等活动,充分发挥办案过程和典型案例的引导、规范、预防与教育功能,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未成年人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权益的能力和水平。要认真落实以案释法制度,会同中小学校推动法治教育向法庭审判活动延伸,通过法官说法、走进法院、模拟法庭等互动式、参与式活动,使未成年人真正从内心认同法治,树立法治信仰,践行法治精神。要进一步推进少年法庭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加强少年法庭法官履职保障,科学考核工作绩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确保将优秀法官吸引到少年法庭,坚守在少年法庭,奉献在少年法庭。

      参会人员现场观看了专题片《法润芳华——北京法院少年法庭成立30周年巡礼》,共同回顾了北京法院少年审判工作的发展历程。30年来,北京法院少年法庭从无到有,从最初的合议庭发展到全市三级法院均建立独立编制的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并率先在全国高级法院中成立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组织机构不断健全。审理涉及未成年人抚养、抚育、监护、探视等民事案件23900余件,教育挽救了数万名失足未成年人,对涉诉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司法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积极探索圆桌审判、轻罪记录封存、社会调查报告、社会观护、亲职教育、心理评估干预、法制副校长进校园等工作机制,基本形成了适合未成年人特点的司法保护体系,逐步培养、锻炼了一支业务能力较强、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善于做未成年人思想工作的审判队伍,涌现出以尚秀云法官为代表的一批先进典型。

      杨万明表示,纪念过去是为了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为了更好地发挥少年审判职能作用,更好地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推动首都法院少年法庭工作长远发展。北京法院要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深刻认识少年司法的特殊性和少年法庭工作的重要意义,立足少年审判职能,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健全少年法庭工作制度机制,持续推进少年法庭建设,全面加强未成年人权益保障,推动构建少年司法工作体系,努力把首都少年法庭工作不断推向前进,为推进平安北京和法治中国首善之区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于长辉代表北京市委政法委,向长期关心支持北京少年法庭工作的最高人民法院及社会各界表示感谢,向全市各级法院坚守奋斗在少年审判岗位的同志们表示慰问。就进一步加强全市法院少年审判工作,他强调,要高度重视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认真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加大跟踪帮教力度,落实普法责任制,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创新。要全面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发挥司法作为教育和保护未成年人重要屏障的作用。要发扬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探索完善符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审判机制,构建立体化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体系。要加强少年审判队伍建设,加大少年审判专家和业务骨干的培养力度,努力形成少年审判“北京模式”“北京经验”。

      会上,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等10个单位分别荣获少年法庭工作优秀集体、先进集体,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李永京等20名同志分别荣获优秀个人、先进个人,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原副院长唐占蕴等31名同志荣获荣誉贡献奖、特别贡献奖,北京市女法官协会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尚秀云同志荣获少年法庭工作终身成就奖。尚秀云、丰台法院法官李倩作为获奖代表进行了发言。

      最高人民法院、北京市、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北京市部分中小学校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北京市中级、基层法院院长和分管院领导,部分省市法院少年庭法官以及部分专家学者参加表彰会。

      当天,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还召开了北京法院少年法庭创新事例发布会,现场发布10件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制度创新事例,并同步上线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京法少审”微信公众号。为进一步探索、创新未成年人审判工作制度机制,参会人员就未成年人刑事审判、涉少民事热点问题、少年法庭路径展望等三个专题展开了深入研讨。 责任编辑:梅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