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法检零报名?咕咚来了!

25.11.2015  11:54
  上周的某一天,我正要去吃午饭,微信突然收到外地笔友转发的一篇文章《零报名:法院检察院不是香饽饽?》。文章称,“离报名截止仅剩一天的时候,截图显示,北京市丰台区法院、西城区法院、朝阳区法院、通州区法院的法官助理岗报名数仍然为‘零’,作为兄弟的北京市朝阳区检察院、东城区检察院也好不到哪里,同样吞了大大的鸭蛋。

  作为一名北京法院系统的工作人员,看完文章,我确实嘘唏不已。实际上,就在之前两天,母校一位老乡师妹还来电向我咨询就业事宜,电话中,师妹问我究竟是去律所好,还是去法院好。我回答说,“如果从职业规划和专业能力提升的角度,欢迎你报考法院。因为各法院有系统、全面的人才培养机制。

  “同时,虽然我们确实面临案多人少的压力,但在另一个角度上,也可以让你在职业起点上就接触到大量鲜活案例,法律正是经验理性。年轻人艰辛一点是财富。此外,法院和律所的生态不同,没有所谓‘抢案源’压力,‘师傅们’会尽心传授你技能。相信你来了之后,能够迅速成长。”师妹又问,那考上北京法院系统难吗?我笑着回答说,虽然比不上国考中的火爆岗位,但录取比例一般也在1:3以上,你要加油才能考上。

  没承想,而今相关文章“有图有真相”地报道不少法院竟然“零报名”。这不是当面打我脸吗?以后真是无颜以对小师妹了。接着,这篇文章在朋友圈广泛流传,朋友们也纷纷吐槽,并出现了多篇文章“深刻”分析为什么当下首都法检会出现“零报名”,貌似言之凿凿,甚至还有不少文章煞有其事地“献计献策”。

  按耐不住好奇,我将相关文章转发给了师妹,试探地问她,“出现利好消息了,你不是想报名法院吗?现在很多法院没有人报呢,你报了没?”过了好一会儿,师妹才回应道,“师兄,那是报名截止前一天的数据,之前同学们都在观望,想等等哪个法院报名少,再做抉择。报名截止当天,系统都刷爆要瘫痪了,我顺利报上了。可是,周边有同学因系统忙碌最初没有报上,幸亏人社局把截止时间延迟到第二天中午才报上。

  又过了几天,我查询到了相关最终数据,今年北京法院计划招录547人,缴费成功总人数为2301人,整体招录比例为4.2:1。尤其是一些岗位还小小爆发了一把,一中院的法官助理岗,招录15人,有140人报名;二中院的法官助理岗招录18人,有159人报名;更夸张的是一个招录6人的司法行政岗位,竟然报名了185人,招录比例达30.83:1。

  即使确实有一些零报名岗位,也主要集中于面向大学生村官和退役大学生士兵的“政策”岗位上,目标人群本就较少,再加上通过司法考试与学历等硬性要求,零报名也并不意外。此外,我还搜索到往年的相关数据,北京法院近三年招录人员每年差不多,而前年报考人数为2189人,去年为1853人,今年的报考人数比前两年还多了不少。

  我把相关信息整理了一下,在朋友圈晒出来,并对今年北京法院系统报考人数出现的“异常逆袭”深表感慨。不多时,就遭到了去年毕业的一位师弟嘲笑。“师兄,太少见多怪了,这几年每年都是这样子,大家都是先看着,最后时候才报的。我那年也是。

  想必北京法检“零报名”门将随着最终结果与真实数据的公布风吹云散。回过头想去,这场闹剧整个情节正如同我给两岁半的儿子睡前讲的那个“咕咚来了”的故事。事实上,在这起现实童话中,喊着“咕咚来了”的人们也多数出于好心,出于对北京法官生态的关心。可细细想来,确实好笑,那些想破脑瓜分析“零报名”原因的人,那些头头是道、语重心长道出对策的人,不就像那些可爱的小动物们吗?他们奔走相告、气喘吁吁地喊道:“咕咚来了!~~咕咚来了!~~那是个三个脑袋,八条腿的怪物……

  好了,宝贝儿子又催我讲睡前故事了,嗯,今天再给他讲一次《咕咚来了》。 责任编辑:梅玉兰
习近平致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的贺信
值此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举办之际,法院网
习近平会见李家超
国家主席习近平30日下午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新当选法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