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民俗过大年地坛庙会“皇家祭地”闹民俗
除夕当天,地坛庙会开幕,抬着“皇上”的“仿清祭地”的表演队伍,正前往祭地仪式现场。 新京报记者 周岗峰 摄
昨日的龙潭庙会上,表演人员正等着上台。 新京报实习生 彭子洋 摄
龙潭庙会花会表演现场,民间艺术团体正为游客表演。 新京报实习生 彭子洋 摄
新京报讯 (记者孔晓琦)2月18日,第30届北京地坛庙会正式开幕,除延续“仿清祭地表演”传统外,庙会今年取消了开幕仪式,以“舞狮锣鼓”迎接开幕。此次庙会新增传统手工艺精品展示区,各色商铺、小吃、游艺种类繁多。
刷IC卡进入可缩短排队时间
早上8点,地坛公园开园迎客。在公园南门外,红色的“吉祥如意”迎客牌楼,道路两旁的树木上挂起了大红灯笼,园内也是处处张灯结彩,一派喜气。羊年吉祥物、“盛世华章”、“春到地坛”等景观引得无数游客拍照合影。
公园东、西、南、北四个门均设有安检,实施“人物同检”,标准堪比地铁。安检员提示,打火机不得带入园内。
为缩短游客购票时间,游客可持一卡通通过东门和北门“专用IC卡通道”进入,避免排长队买票。
“皇帝”再现清代祭地仪式
“看我的帽子戴得够齐整吗?”地坛“斋宫”内,正化妆的“皇帝”让同事帮忙看装扮,一会儿,他将带着数百位“大臣”进行祭地表演。
装扮好后,刚才还随口开玩笑的“皇上”,突然就威严了起来,他走出化妆间,开始给“大臣”们指点在表演时如何走位,如何临场应变。
上午9点半,在数百位“文武大臣”簇拥下,“皇帝”走向“方泽坛”举行“祭地”表演。“祭地表演”遵照乾隆帝的祭拜程序进行,严格按照迎神、撤馔、送神等九个步骤进行。
逛庙会体验老北京文化
为纪念庙会三十年,以老北京“天桥绝活”为主的“欢天喜地”舞台精选一些节目,表现老北京特有的文化,如中幡、摔跤、双簧、牛骨数来宝等。而“老北京胡同人家”,复原部分老北京四合院里的生活场景,展现百年前一个老北京家庭的格局。
位于公园西侧的名家名店精品展示区是本次庙会新打造的项目。游客在这里不仅能购买到庆阳香包、核雕、糖画、陶笛精品等物件,还能体验陶趣、纸雕等传统手工艺和品尝“金糕张”等老字号小吃。
多种款式的游艺也是地坛庙会一大特色,园内游艺区有三处,分别在“拜台”内,北门、西门附近。游客购买“Q币”后可游玩“勇敢的大黄鸭”、“瓶瓶有礼”、“命中十环”等上百款小游戏。其中“摘福袋”最受孩子们喜欢。
龙潭庙会设12处寻人定位桩
花会表演拉开第32届龙潭庙会序幕;布置千名安保员,安保级别为历届最高
新京报讯 (记者左燕燕)在一场喜庆的花会表演后,第32届龙潭庙会正式开幕,在本次庙会上,将为游客提供非遗文化展示、冰雪嘉年华、竞技体育活动等多种特色项目。据工作人员介绍,为保证庙会安全,此次安保人员共计上千人,安保级别为历届最高。
民俗文化表演最受欢迎
“花会表演开始咯。”昨日上午9点,龙潭庙会西北门口,随着一声响亮的吆喝,舞狮队拉开了表演的序幕。各地民间演出团体轮番上阵,带来河南盘鼓、抚顺满族秧歌、河北龙狮舞、山东鼓子秧歌等8档民俗文化节目。开演几分钟后,数百名观众已将现场围了个水泄不通。
10多分钟后,踩高跷表演将现场气氛带到高潮,舞蹈者穿着亮丽的民俗服装,脚上绑着长木跷,手上拿着手绢花,变换舞蹈动作大步走着。“踩高跷看起来好玩,但实际操作非常难,刚开始学时,要三个月后才能踩着高跷走路,我们都是从小开始练的,才能在庙会上给大家带来精彩的表演。”一名表演者说。
入园安检严查违禁品
龙潭庙会西北门开场表演开始时,近三十位安保人员,戴着黑色头盔,将透明防暴盾牌横放在胸前,在现场值守。表演结束后,这些安保人员分成小分队,每组十人在龙潭湖公园里进行巡视,而在西北门外,也有民警在现场执勤。
庙会工作人员谢女士表示,为充分保障游客的游园安全,今年加大了对安防工作的投入,普通民警加上园内安保人员共计有1000多人,为减少游客因寻人增加的停滞时间,在园内增设12处寻人定位桩。“安保级别可以说是历届最高。”她说,从进入庙会开始,就实施严格安保,所有门区均设置了安检设备,严查违禁品。
免费发放防走失手环
在公园门区的志愿者服务站,大学生志愿者穿着蓝马甲,为小朋友免费发放防走失手环,并在手环上写上家长的姓名和联系方式。
“人多时很容易发生小朋友和家人走失的事,我们提供这个手环,就是方便联系孩子家长。”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据了解,今年龙潭庙会修订安全应急方案,庙会最大承载量为10万人,当游园人数超过9万人时,将准备启动紧急疏散预案。发生拥堵时,将暂停演出活动,停止售票和暂时关闭公园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