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春运“壮观”难觅

17.02.2015  11:13

  中新社北京2月16日电 (记者 :杜燕)今年2月16日将是北京西站发送旅客最多的一天,预计突破23.5万人次,达到1996年建站以来最高峰值。

  距离春节还有3天,记者在北京西站看到,携带大包小包行李的人群不似往昔般拥挤;售票窗口、进站口也不见长龙排队。

  摄影爱好者想拍摄春运时人山人海的“壮观”场面,北京西站新闻发言人宋建国称,今年拍不到,恐怕永远也拍不到了。

  从2002年春运起,北京西站在站前广场设立临时售票点,高峰时达170个。宋建国表示,排队买票的队伍从广场一直延伸到马路边,上百米的长龙、密密麻麻的人站满了整个广场。

  “最多时,一天卖出去26万元人民币的火车票。”这是在西站工作19年的售票员尹树霞一天的售票额。

  为了在最短时间出票,尹树霞回忆说,这些年总是坐在椅子的一角、身体前倾,一侧肩膀对着电脑、另一侧略低地迎着旅客,眼睛盯着屏幕,一边回应乘客的咨询,一边快速敲击键盘,查票、出票、收钱、找钱。

  当然,出票速度快,更在于尹树霞脑子里的那幅“铁路地图”。她说,背车站、记站序,甚至记清楚列车的到、发时刻,这样就缩短了查询时间。

  今年,50岁的尹树霞退居二线,徒弟张二霞成了北京西站售票车间8号窗口——“爱心窗口”的顶梁柱。

  放心这位“90后”售票员吗?尹树霞告诉记者,这个徒弟是2013年北京西站售票票数、款项的双料冠军。

  “温柔且快着。”谈到师父的真经,张二霞脱口而出。

  “因为有口音,加之年纪轻,从话筒里出来的声音有些发硬,师父会提醒我说话慢一点,再慢一些,让乘客听清楚。”“遇到脾气急躁的乘客,耐心听、不埋怨”……

  张二霞说,做好这份工作的基本原则就是“多问一声好,多查一趟车,多提一句醒,多道一声歉”。

  “半年多,我把全国铁路线路图的线路、站点等内容转成MP3,每天抽空就当歌听。”就这样,张二霞对于越来越复杂的铁路图烂熟于心,快速为乘客解决问题。

  “售票员细致、耐心的工作,解决了乘客65%以上重复排队的问题。”宋建国说,这是长龙队伍减少的原因之一。

  他称,此外,车站运力的提升、硬件设施的完善也减少了乘客排队和拥挤。

  2015年春运自2月4日起至3月15日止,中国将有28亿人次参与这场大迁徙。这40天里,预计北京西站发送旅客565万人。宋建国表示,16日,西站峰值客流预计达到或超过23万人,该站加开26对列车,以保证客流增长带来的旅客需要。

  “高峰时发出列车超过200列,是北京西站设计之初的通行量90对的一倍多,西站已到极限。”宋建国表示,一些咽喉通道处,高铁列车每五分钟通行一班,普通列车每六分钟通行一班。

  北京西站是中国春运的一个缩影,正所谓“全国春运看北京,北京春运看西站”。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北京西站增设电梯、增开候车室,增加志愿者服务乘客等迎战每年一度的春运战役,让每一位乘客高高兴兴、轻轻松松踏上回家之路。(完) 【编辑:曾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