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地名力避怪名重名

09.03.2016  12:08

  北京城有两个“八里庄”、两个“三里河”、两个“五路居”、两个“大栅栏”,经常让人犯晕。近日,本市启动了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进一步摸清地名文化遗产。记者昨日从市规划委获悉,未来北京命名新地名时,不会求大、求新、求怪,也会尽量避免重名。

 记住俗名    地名也要查“血缘

  对外地游客来说,很多头一次听说的北京地名,有些“”和“”。比如,北京地名中有一堆“”,比如大北窑、刘家窑、鲍家窑;还有很多“”、“”、“”;甚至连“”都有公主坟、郑王坟、八王坟、铁狮子坟、索家坟等等。网上关于“北京土掉渣儿地名”、“奇葩地名”的帖子层出不穷,而且隔三差五地就能成为热帖。

  这些地名,在第二次地名普查中会被一一记录在案。记者注意到,1979年到1986年,我国曾经进行过第一次全国范围的地名普查,为什么如今要启动第二次呢?

  “这是因为第一次普查虽然留下了很多基础资料,但是对地名文化成因的探本溯源做得不够深入。”市规划委相关负责人说,地名普查成果转化,有利于摸清北京地名文化遗产情况,制定地名文化发掘、保护策略。保护和弘扬北京地名文化,是建设全国文化中心,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要内容。

  这些俗名,还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有关吗?在一张牛街街道办事处的普查预填信息表中,记者看到,除了地理位置、名称、坐标外,还有历史沿革——“唐属幽州潘镇城子城之中,辽为南京东南部,金为中都内城以东,元属元大都南城,明属北京外城,清属外右四区。1952年,属宣武区……1960年4月,成立牛街人民公社。1962年2月,恢复牛街街道。2010年7月,属西城区。

  这不仅仅是查地名,更像是查家底儿、查“血缘”。未来,这些整理好的成果将通过各种途径向普通市民开放,供更多爱好者查询使用。

建数据库  避免怪名重名

  普查之后,工作人员会把千千万万的地名汇集起来、细细梳理、建档留存,建起更精确的“地名库”。

  市规划委相关负责人说,一段时间以来,城市建设、文化渗透、人口迁徙、市场主体的个体行为等都会导致地名变更的现象很是常见。而在这个过程中,地名命名不规范,地名变更手续不合规,网络地名缺乏监管,各种洋名、怪名、重名不断出现。

  在这次普查中,北京就查到有两个“八里庄”、两个“三里河”、两个“五路居”……其实“一地多名”或“一名多地”在全国各地区都不罕见。在很多开发区里,类似于“创业大街”、“创新路”这样的名字,也非常容易重名。

  历史上的重名虽然已经不能取消,但可以通过数据库避免新的重名。这些地名普查成果转化以后,北京将建设北京地名信息数据库,为北京智慧城市运行提供信息基础条件。

 城乡有别  起名要遵规划

  预计到2020年,本市将基本建成数据准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结构完善的地名普查成果转化管理服务体系。地名普查成果,将用于编纂出版地名图、录、典志等出版物,建立、完善各级国家地名和区划数据库,开展地名信息化服务,开发研制地名信息化服务产品。

  市规划委相关负责人说,北京的地名规划管理工作,要根据北京市区域特点与文化特色,着眼于城乡空间的差别化,因地制宜。

  其实,在轨道交通站点命名时,北京市已经试点命名如“”,将一些老村、老城、老镇的地名纳入其中。即使这些村子在城市化进程中消失了,也能成为一个符号,成为当地人能传承下去的记忆。

  而按照好找好记的原则,本市也命名了不少道路。比如羊坊村新命名的几条路,就叫羊坊村东路、羊坊村路、羊坊村南街等等,既有老地名,又带上了方位,好记又好找。

  而在小汤山镇,由于定位的不同,就有酸枣岭路、土沟路等“乡土气”十足的名字,也有未来科技城路、未来科技城滨河大道这样一听就“高大上”的路名。

  在普查的同时,本市将加快编制乡村地名规划、重点功能区地名规划、重要历史文化街区地名规划等系列专项地名规划,起名更能“照本宣科”。(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耿诺) 【编辑:刘文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