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博会助力中国文创产业勃兴

05.11.2015  12:22

  11月1日,第十届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主展场活动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落幕。不过,这个平台的“搭桥”效应却一直在延续。伴随北京文博会走过十年,很多外省市企业通过这位“红娘”,找到了实实在在的合作伙伴,开发了市场、提升了业绩。

  在北京收获金点子

  文博会主展场老国展8B号馆进门不远,新疆西域神游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的张国翠忙着为各地客商介绍自家产品“巴依部落”系列。她是第二年来参展了,不过今年带来的东西和去年完全不同。

  “我们制作各种特色工艺品,从桌上摆件到大型雕塑,再到壁画,种类繁多。去年每个品种都拿来展出了,想探探路。”张国翠说,别看在文博会只展4天,但北京市场的反应告诉她,民族风情背包是最受欢迎的品类。于是她今年只带了这一种产品。同时,上次参会的经验也让她改变了设计理念。

  这个改变很快为她赢得了客户。就在本届文博会上,北京汉舞工贸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和她商量,想在北京代理这些产品;而河北冀州田园棉被服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则考虑着如何把这两家的产品深度捆绑,联合拓展北方市场。张国翠今年还收获了一个金点子:让民族风情背包走向精品化,搭扣、铁环等都要有设计感且牢固耐用,才能真正从旅游商品的层次上升到时尚用品的层次。

  收获金点子的还有新疆八大画廊艺术有限公司艺术总监施苏萍。她连续4年参展,在专家的启发下,她明确了公司发展方向,挺进博物馆领域。如今,她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内开设专卖店,通过红酒、手包、画册等八大系列产品,将丝绸之路沿线的艺术、文化与产业开发相结合。

  古老技艺走向全国

  “热贡唐卡马上要在全国10家高端专卖店里销售了。”来自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县的热贡龙树画苑总经理完德兴奋地说。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北京文博会提供的平台。

  那还是在2011年第六届北京文博会上,完德第一次带着自家家庭作坊绘制的唐卡参会。一位专为北京贵宾楼饭店艺术品商店提供货源的老板看中了完德的叔叔的作品。“他花40万元请了一幅回去,结果第二年就在保利拍卖会上卖到418.5万元。”完德说,这个结果让这位北京客人和自己都大吃一惊。很快,北京客人追到青海来,与龙树画苑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负责在全国推广龙树画苑的唐卡。不久前,他还和那位北京老客户签订了2700万元的订单。

  同样打开局面的,还有安徽胡开文古艺墨厂。该厂专以古法制造徽墨。古法油烟墨制作技艺传承人王春林介绍,古老的技艺决定了每一块徽墨都耗时长久,一位工人一天只能制出4块墨。令他高兴的是,北京文博会深厚的人文传统对古老技艺非常钟爱,“这次来参会第一天,我们的这种产品就销售一空。”

  站在北京联通世界

  拥有1200多年历史的藏绣,曾广泛流行于各大藏区,然而它现在差不多只在青海省还有所传承。没想到的是,北京文博会帮藏绣在美国打开了市场。

  “2010年我第一次带着藏绣产品来参加文博会。”青海省海南州布绣嘎玛民族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卓玛杰说。他在会上遇到了一位旅居美国已经20多年的藏族同胞,“他看了我们的产品才发现,自己身为藏族人也不了解这项工艺呢。”很快,这位同胞帮卓玛杰的公司和美国一家工艺品公司建立了联系。现在,每年都能向美国出口几十万元的藏绣产品。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台湾“笔达人”钢笔,通过北京文博会,走出宝岛,拓展了大陆市场;蓝海电视台、英国普罗派乐卫视、中投世讯等海外媒体传播平台,在文博会的牵线搭桥下,携手中国企业共同闯荡海外市场……

  十年,北京文博会见证着中国文化产业的勃兴和壮大,也成为众多文创产业人士心目中理想的大舞台。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