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北京师范大学“影像认知与发展研创中心”成立暨研讨活动顺利举办

15.12.2016  13:06

  12月13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影像认知与发展研创中心”成立仪式暨研讨活动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举办。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影像认知与发展研创中心主任王宜文教授主持会议。

        北京师范大学影像认知与发展研创中心旨在依托脑认知科学等相关理论及其研究方法,并辅之以影像创作实践,考察影像的基本特征、生成与影响机制。作为交叉性研究,该中心谋求与脑认知科学、心理学、传播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展开合作,探索影视学科理论研究的新路径、新方法,并将新理念作用于影视创作实践。立足于北京师范大学综合大学多学科交叉的优势,联合国内外相关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以及影视媒介领域,以学术性、实践性、开放性为特点,构建研究团队,创建具有前瞻性的成果。

        到场的院外专家有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脑成像中心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贺永,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院长、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研究员杨溟,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研究员高小健,北京师范大学理科学报主编、教授刘文彪,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吴志强,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刘全儒,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艺术类教材负责人周粟,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毕苏羽。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教授周星,北京师范大学影视文化创意研究实验室主任、教授史可扬,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影视传媒系主任、教授田卉群,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亚洲电影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张燕,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樊启鹏,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影像认知与发展研创中心秘书长、副教授侯海涛也都应邀出席。

        周星教授首先发表致辞,他对“影像认知与发展研创中心”的成立给予了极大的肯定,称这是一次有远见卓识的尝试,推动了影像认知的发展。周星表示,传统的影像很重要,但是随着这些年科技的发展,带来了认知上的变化,互联网时代影响了人的生活,研究、创作、影像和人的认知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王宜文教授对影像认知与发展研究历程做了简要阐述。影像认知与发展研创中心的成立经历了从影像思维理论探索,到影像思维本体研究,再到影像思维机制研究的过程,目前的研究重点是影像思维生成和作用机制及跨学科合作。在课题正式进入实证研究阶段后,初步探讨观众观影时大脑相应区域神经活动,并结合实验结果对实验影片进行美学分析,两项实验分别是关于电影的功能性磁共振研究和电影中视听相互作用对情绪知觉的影响,目前的主要成果为在《当代电影》杂志上发表《电影研究中的认知取向》,在《艺术百家》杂志上发表了《关于<精神病患者>的脑成像实证研究》等文章。

        侯海涛副教授表示,影像认知与发展研创中心的成立是在数码时代应运而生的。他认为,影像是当代文化的主流,影像本身不是孤立的,离不开技术和创作。在授课方面,他也坚持采取实验性的授课方式,学生们的创作周期非常长,这也为今后强化跨界的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随后各位院外专家也从各自的专业与立场,分享了对中心的成立与发展的期望。

        贺永教授认为,能够将脑、电影、认知结合起来,该中心成立的方向非常体现国际视野,但跨学科的研究非常难,会面临很多挑战。

        杨溟从自己十多年的媒体经验提出了对于该中心的一些建议。他认为,基本理念应当是研究以人中心,研创结合是非常有必要的,创作可以深入到技术中去,对电影的传统带来一些颠覆。在数据方面,杨溟认为若仅仅依靠实验数据是不够的,要用动态的数据为研究提供更多的数据。

        刘文彪教授谈到,科学和技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文学艺术,路径确实有很多不同,但能够建立起电影、艺术、VR、艺术创作、脑认知之间的结合,是特别好的一个研究方向,大有可为。

        高小健研究员认为,在影像传播的庞大的时代,理论和学科在不断适应这个发展,如果有可能,可以通过实行跨学科的研究,衍生出一个新的学科,而不是仅仅局限在影视这个学科。

        吴志强教授称此次会议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这项跨学科的研究创意好,也非常有前景。他认为,关于科学化实验的方法,其实就是一个数字化的过程,而在他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也发现再好的文字不如图片更具备信息传递功能,也肯定了影像研究的价值。

        刘全儒教授称,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科研项目,可以注重多样性角度研究,要选择重点、有代表性的进行专题研究。

        周粟认为交叉性学科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影像认知与发展研创中心既可以依托学校,又能够联动校外力量,再加上科研想法的独创性,是一个完美的结合。

        毕苏羽在项目最开始的时候就参与进来。她认为,视觉传播语言是国际传播的、跨地域跨的,是全景式渗入式的传播,而影像呈现的是心理、生命、脑、人的联结,影像认知与发展研究把很多经典的电影、理论,落到实处进行实证研究,有助于国际传播和跨文化传播。
史可扬教授从美学中感知、想象、理解、情感的角度来分析,认为感知是核心,而该研究是和感知直接相关的,有很大的理论性意义和现实意义,是具有实践性意义的研究。

        最后,王宜文教授对与会专家表示了由衷的感谢,他表示,此次会议让他受益匪浅,也更加确定了研究前景,尽管这是一个相当难的课题,但也能够在认清现实中找到路径和方案。


(艺术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