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卫生应急分预案
为有效应对本市空气重污染,尽可能减轻其对公众健康所造成的危害,依据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的通知》 (京政发〔2015〕11号)要求,结合卫生计生部门的工作职责,制定本分预案。
一、工作职责
市、区(县)卫生计生部门在市相关部门发布空气重污染预警后,及时启动相应的分级应急响应机制,履行以下职责:
(一)组织开展健康防护相关知识宣教工作,增强市民自我防护意识,提醒市民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二)组织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向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提出工作建议。
(三)组织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加强值班力量,配备足够的人员和车辆,应对可能出现的市民对院前医疗急救的需求高峰。
(四)组织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做好短时间内接受批量患者就诊的准备,重点做好呼吸、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医疗救治相关准备和处置工作。
二、预警响应措施
根据空气质量预报结果对应的预警级别,分级采取相应的空气重污染卫生应急响应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证保护公众健康。
(一)预警四级(蓝色)
1.健康防护提醒措施。提醒市民关闭门窗,并在污染消除后及时开窗通风;老幼、体弱者和患有呼吸道、心脑血管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减少户外运动。
2.疾病监测与分析。在日常监测的基础上,重点关注本市呼吸道疾病的总体发生情况。
(二)预警三级(黄色)
1.健康防护提醒措施。提醒市民关闭门窗,并在污染消除后及时开窗通风;老幼、体弱者和患有呼吸道、心脑血管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尽量留在室内,避免户外运动;一般人群减少户外运动和户外停留时间。
2.疾病监测与分析。在日常监测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和监测分析咳嗽、胸闷、发憋等症状以及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的总体发生情况。
(三)预警二级(橙色)
1.健康防护提醒措施。提醒市民关闭门窗,并在污染消除后及时开窗通风;老幼、体弱者和患有呼吸道、心脑血管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留在室内,避免户外活动;一般人群尽量避免户外活动;户外活动人员适当采取佩戴带口罩等防护措施。开启12320公共卫生咨询热线,为市民提供相关健康咨询、讲解防护知识。
2.疾病监测与分析。在日常监测的基础上,重点监测分析咳嗽、胸闷、发憋等症状以及呼吸、心脑血管等疾病的总体发生情况。
3.医疗救治准备。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对市民急救呼叫需求进行针对性地分析,做好增派院前医疗急救力量的准备;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门急诊做好批量呼吸、心脑血管等疾病患者的接诊准备。
(四)预警一级(红色)
1.健康防护提醒措施。提醒市民关闭门窗,并在污染消除后及时开窗通风;老幼、体弱者和患有呼吸道、心脑血管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群留在室内,避免户外活动;一般人群尽量避免户外活动;户外活动人员适当采取佩戴带口罩等防护措施。开启12320公共卫生咨询热线,为市民提供相关健康咨询、讲解防护知识。
2.疾病监测与分析。在二级响应的基础上,重点监测、分析报告咳嗽、胸闷、发憋等症状以及呼吸、心脑血管等疾病的总体发生情况和监测结果,关注其它相关疾病的发病情况,必要时根据监测结果对应急响应措施提出相应工作建议。
3.医疗救治准备。院前医疗急救机构随时增派院前急救力量,以满足市民的急救呼叫需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全力做好接诊和救治批量患者的各项准备。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保障本分预案的实施,市卫生计生委将空气重污染应对工作纳入全市卫生应急体系进行统一管理。
在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下,成立市空气重污染卫生应急分指挥部(以下简称“分指挥部”)。分总指挥由市卫生计生委主任担任,副总指挥由分管卫生应急工作的领导担任,成员单位包括各区(县)卫生计生委和市中医局、市医管局、市卫生计生委相关处室及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分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卫生计生委卫生应急办公室。
(二)完善配套措施。分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按照本预案要求,结合部门及辖区实际,制定相应的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和工作方案。健全工作体系、明确工作责任、细化工作流程,切实落实保障措施,适时开展应急演练。
(三)严格督查考核。分指挥部组织对全市空气重污染卫生应急各项措施落实开展督查考核。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后,分指挥部适时对各成员单位组织实施和措施落实等情况开展督导检查,对未有效落实应急措施的单位和个人要进行通报并依法依规追责;各成员单位要对本辖区、本部门、本单位应急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本预案由发布之日起正式实施。市卫生计生委卫生应急办公室负责解释。
2015年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