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积极推进杨柳飞絮治理

28.04.2015  11:58
   国家林业局政府网4月28日讯     为积极回应民众关切,增进民生福祉,今年初,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下发通知对切实加强杨柳飞絮治理工作进行了专门部署,并通过中国林业网“在线访谈”邀请有关专家就杨柳飞絮治理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解读。为使各地和广大民众更好地认识杨柳飞絮及其危害,了解杨柳飞絮治理措施,更好地推进杨柳飞絮治理工作,国家林业局造林绿化管理司和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总结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市开展杨柳飞絮治理研究、采取的治理措施以及取得的成效和经验。
      杨柳树是杨柳科杨属(Populus)与柳属(Salix)植物的总称。我国是杨树和柳树的起源中心,原产于中国的杨树有53种,占世界杨树种类的50%以上,其中中国特有种35种。原产于中国的柳树有257种,约占世界柳树种类的50%左右,其中179种为中国特有种。杨树和柳树是我国最主要的乡土树种,具有悠久的栽培和应用历史。
      杨树和柳树因具有品种丰富、生态适应性广、抗逆性及生命力强、生长速度快、繁殖容易、树体高大、树形优美、遮阴效果好等诸多优点,广泛应用于城市绿化、农田防护林建设、四旁绿化、道路及河岸绿化等。自建国以来特别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北京市栽培了大量杨柳树,对改善北京城市生态环境和形成鲜明特色的城市园林景观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生态效益显著。杨柳树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在释氧固碳,降温增湿、减菌杀菌,吸收有毒有害物质等各个方面。其中,杨树和柳树具有显著的抗大气污染的能力,对SO2、Cl2、HF等有害气体、颗粒物及重金属的抗性和吸收吸附能力极强,是城市园林绿化的优良抗污树种。
      一、杨柳飞絮的成因及其危害
      杨树和柳树为雌雄异株植物,分为雌株与雄株,它们的花为单性花,属葇荑花序。当春天杨树还没有长出嫩叶时,雄株上的雄花先开放,经过一段时间发育成熟后,雄花序上的花药自然裂开,花粉飞散而出,进行传粉,然后雄花序逐渐萎蔫脱落,春天在一些杨树的下面我们看到的像毛毛虫似的那些东西就是杨树的雄花序。比雄花稍晚一些,雌株上的雌花开始开放,伴随着雌花序的发育成熟,雌树上鲜嫩的幼叶也开始慢慢地长出来。雌花序是由若干朵小花组成穗状的葇荑花序,每一朵小花发育后长成一个小蒴果,小蒴果里面包披着白色絮状的绒毛,在绒毛中间藏着一些像芝麻粒大小的由胚囊发育而成的种子,随着小蒴果及种子的不断发育成熟,小蒴果逐渐裂开,那些白色絮状的绒毛便携带着种子漫天随风飞散,试图传播繁衍下一代,扩大她们的家族成员,这种现象就是我们所说的“杨柳飞絮”。
      杨柳飞絮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现象,是植物种子传播和繁衍后代的一种自然进化方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短期、轻微少量的飞絮对生产生活并不会造成明显的影响。
      北京市的杨柳树主要集中种植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为增加城市绿量、改善生态环境做出了重大贡献。虽然当时也考虑到雌株飞絮的问题,但因适宜造林树种少、经济投入水平低、苗圃育苗水平低等限制因素,当年栽植的杨柳树中混杂了部分雌株。当时城市人口数量较少,高层建筑也相对较少,有利于飞絮的迅速扩散,问题并不明显。但是,近年来,随着栽植数量增加和雌株进入性成熟年龄,以及城市绿化快速发展,杨柳飞絮问题逐步显现,特别是在部分地区人口数量和高大建筑密集、杨柳种植密度高的区域,表现明显。
      随着园林绿化发展和树种的不断丰富,结合城市建设和绿化改造,北京加大树种调整力度,持续减少杨柳树雌株数量,杨树和柳树总株数分别从2001年的350余万株和150余万株下降到2006年的200余万株和120万余株。虽然持续多年开展杨柳飞絮治理工作,杨柳雌株总量逐年下降,但因历史原因,杨柳树现有存量仍然较大,随着树龄年限的增长,这些杨柳树都已进入生殖成熟期,单株飞絮量呈逐年增加趋势。
      杨柳树大量集中飞絮所产生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市民身体健康造成危害。飞絮容易飞入市民眼睛、鼻孔,引起不适甚至炎症,导致过敏人群皮肤过敏,刺激加重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二是对交通安全和公共安全造成影响。飞絮经常堵塞汽车水箱散热片致使开锅熄火,也会遮挡行人和车辆视线,影响交通安全。三是飞絮接触明火极易导致火灾,给公共安全带来隐患。
      二、探索有效措施,积极稳妥推进杨柳飞絮治理
      杨柳飞絮问题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社会各界对治理杨柳飞絮的呼声很高。治理杨柳飞絮是积极回应民众关切,建设生态文明、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建立健康稳定的城镇森林生态系统,有利于打造宜居城镇,保护居民健康,北京市对此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措施,积极推进杨柳飞絮治理。
      (一)开展杨柳飞絮治理科学研究
      北京市科委、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先后立项开展了《杨树雌花序疏除剂研究与开发》和《化学控制杨柳飞絮示范研究》等课题研究。
      2002年,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承担了北京市园林局“化学控制杨柳飞絮的示范研究”课题,开始研究控制杨柳飞絮的方法,研究了施药时间、施药浓度和施药方法对杨树雌花序疏除剂疏除效果的影响,以及杨树雌花序疏除剂对靶标植物和非靶标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影响,建立了包括药剂使用浓度、施药方法、用药时间及安全使用注意事项等一系列配套使用技术。
      2004年,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与江苏下原柳树研究所合作,在柳荫公园进行了柳树高位嫁接技术的研究,研究了嫁接方法、嫁接时间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以及接穗嫁接成活后管理对树形的影响等内容。研究证明,柳树高位嫁接技术可在北京市推广应用。
      2006-2009年,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承担“杨柳飞絮控制技术的研究与示范”项目,研究成果先后荣获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以及国家技术发明专利2项。在此基础上,2010-2012年,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继续立项开展“杨柳飞絮治理改进技术研究”。通过科学研究,改变了之前在控制杨柳飞絮中采用杨柳树花期疏花疏果的治理方法,提出了通过抑制杨柳树花芽分化使杨柳树不开花结实达到控制杨柳飞絮的新思路。北京市从20多种药剂中复配筛选出一种可控制杨树与柳树飞絮的药剂新组合,并形成科研中试产品——杨柳飞絮“抑花一号”,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药剂符合安全、高效、经济、简便的原则。该项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城市杨柳飞絮污染治理中缺乏有效防治药剂的困境。同时,研发出采用树干高压注射方式控制杨柳飞絮的新方法,摸清了毛白杨和垂柳雌雄株花芽分化的初始时间,研究了杨柳飞絮“抑花一号”施药浓度、时间、剂量、树木胸径与防治效果之间的关系,明确了杨柳飞絮“抑花一号”在树体内的有效横向和纵向扩散规律。这些研究为杨柳飞絮“抑花一号”实际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并改进了园林树干注射的配套机械——高压树干注射机和树干打孔机,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较好地满足了规模化推广应用的需要。
      北京市已经采用高位嫁接方法在柳荫公园、青年湖公园、昌平区治理飞絮柳树1000余株。树干注射杨柳飞絮抑制剂目前现已在国内10多个省市100多个城市中得到中试推广和应用,在北京累计推广应用规模已达10万余株,全国累计推广应用规模已达到100万株,并引起国外(蒙古、朝鲜、乌克兰)的关注,并引入该项技术。杨柳污染治理科技成果示范与推广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和公园管理中心的科技示范项目的实施,辐射和引领了全国的杨柳飞絮治理工作。
      (二)落实治理责任,突出重点区域治理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进一步强化责任,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分区治理,因树施策。对于健壮杨柳树,依法加以重点保护。在人口密集、种植密度过高等重点地区积极开展集中治理工作。对医院、幼儿园、学校、公园和精密仪器高新技术工业区、防火重点等地区,开展集中治理工作。通过改造建设附属绿地和绿化隔离带,形成有效的立体缓冲区,增加对杨柳飞絮的吸附滞留能力。通过注射杨柳飞絮花芽抑制剂、柳树高接换种、高压水枪冲洗、疏枝修剪等措施,减少飞絮,实现有絮不成灾。
      (三)长短结合、标本兼治、多措并举、综合治理
      北京市推进杨柳飞絮治理过程中,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采取治本与治标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通过近期治标为长远治本争取有效的治理时间和空间。
      一是严把规划设计关。自2015年起,在各项园林绿化建设工程中,严把苗木质量关,严禁使用杨柳树雌株,“控制总量,减少存量,禁止增量”。如确需使用杨柳树种,必须使用优良雄株,从源头上杜绝杨柳飞絮问题。各工程规划设计要坚持乡土树种为主,适地适树,科学配置,营造多树种、多品种乔灌草相结合的混交林,不断增加园林树种的多样性,提高物种的丰富度,提升园林绿化景观效果。
      二是逐步更新改造,调整树种结构。结合城市建设和绿化更新改造,选择乡土长寿树种,逐步替代杨柳树雌株,减少飞絮总量。要结合北京市增彩延绿科技创新工程,将杨柳雌株替换成抗逆性强、色彩丰富,绿期较长的乡土长寿树种,同时选择与种植灌木和草本相结合,形成乔灌草立体复合结构,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承载力。更新改造树种要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在科学保护杨柳树乡土植物资源的基础上,依法逐步科学治理,避免集中大规模砍伐杨柳树,造成生态退化。
      三是加大科技支撑力度。继续加大科技支撑与技术创新的力度,首先,加强杨柳树遗传改良和新品种选育工作。其次,加快杨柳飞絮抑制剂“抑花一号”等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的示范及应用,继续深入研究控制持续时间长、施药方法简便、更加经济高效的治理方法。第三,持续改进现有施药器械,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治理成本。第四,培养专业化施工队伍,不断加强技术咨询与服务水平。
      四是科学制定杨柳飞絮治理规划。2015年,在全市开展杨柳树调查摸底工作,明确数量、种类(品种)、规格、健康状况、雌雄株比例、种植分布情况、飞絮严重程度等,为科学制定杨柳飞絮治理规划,明确治理期限和治理目标,制定治理对策和保障措施提供依据。
      北京市10多年来持续开展杨柳飞絮治理工作给我们几点启示。第一,杨柳飞絮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政策支持、社会参与、资金扶持、科技支撑、技术培训等一系列工作。治理杨柳飞絮,要按照长短结合、标本兼治、多措并举,综合治理的原则积极推进治理工作。第二,从根本上治理杨柳飞絮,需要一个逐步间伐杨柳雌株、调整树种结构,优化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过程。这一点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第三,解决杨柳飞絮问题绝不是简单的“一砍了之”,不能因为解决飞絮问题,而引发大规模砍伐杨柳树,造成生态质量的大面积退化,必须科学有序逐步治理。第四,杨柳飞絮治理属于公益性专项治理工作,需要各级政府将治理经费纳入财政专项预算,加大治理资金投入力度。(造林司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