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普查飞絮高发区杨柳“性别”
技术人员正在天坛公园为杨柳树“打针” 摄影/本报记者 袁艺
又到柳絮纷飞时!从下周开始,本市将进入杨柳飞絮的高发期。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国家林业局首次以“1号文件”的方式要求做好杨柳飞絮治理工作,并将其提升到“建设生态文明、增进民生福祉”的高度。北京青年报记者昨天从市园林绿化局获悉,今年本市将全面普查杨柳树的栽植情况,这也是近年来力度最大的一次,将根据种植位置、树龄、生长情况等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治理措施。同时,市属11家公园今年开始全面通过给杨柳树“打针”的方式治理飞絮。
今年,国家林业局首次以“1号文件”的方式下发《关于做好杨柳飞絮治理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各地、各部门(系统)大力推进城镇造林绿化,栽培种植了大量杨柳树,为增加城镇绿量、改善生态环境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随着这些杨柳树逐步进入生殖成熟期,春季杨柳飞絮量增加,污染人居环境,影响居民健康,给交通安全、生产安全等造成了一定影响,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通知》要求将治理任务落实到年度、落实到地块(区域),逐步减少飞絮量,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明显成效,实现有絮不成灾。并提出“治理杨柳飞絮是建设生态文明、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
市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昨天表示,今年本市将全面盘查杨柳树的栽植、分布情况,“这是近年来治理力度最大的一次”。由于能够产生飞絮的主要是雌株,而雄株不会发生这种现象,因此普查对象为雌株。今年要搞清楚本市到底有多少杨树、柳树的雌株,主要分布在什么地方,树龄是多少,生长状况怎么样,哪里飞絮情况比较严重,然后再分年度、有针对性地逐步采取措施,减少春季飞絮。预计整个盘查工作会在今年6月中旬以前结束。今年市园林绿化局也会在4月中下旬,即杨柳飞絮的高发期,重点采取高压冲水等措施,科学治理、综合治理,尽量减少杨柳飞絮对市民生活的影响。
内存
飞絮的危害
据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车少臣介绍,杨柳飞絮是自然现象,本身无毒无害,但是在人员车辆较为密集的城市当中,杨柳飞絮会对交通安全和公共安全造成影响。比如,飞絮经常会堵塞汽车水箱散热片,致使开锅熄火,也会遮挡行人和车辆的视线,引发交通事故。
另外,由于飞絮遇到明火极易引发火灾,这也增加了火灾发生的几率。如果飞絮飞入市民的眼睛、鼻孔,会引起不适,甚至造成炎症,导致过敏人群的皮肤过敏,加重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
焦点
治飞絮为何进展缓?
北京治理杨柳飞絮已经持续了近10年时间,但为什么每年飞絮现象都比较严重,治理工作显得有些缓慢?
据介绍,杨柳树的栽种数量多、面积广,在治理过程中还要考虑生态功能不遭到破坏,这就使治理工作需要积极稳妥、按照绿化相关法律法规依法科学治理。
人们经常说“杨柳榆槐椿”,其实这些是非常适合在北京生长的乡土树种,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杨树、柳树的栽植数量是排在前列的,可见种植量非常大,是北京市的骨干树种,大多数已经有三四十年的树龄了。现在可以做到新栽植的杨柳树不再选用雌株,但是淘汰更新老树、病树,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如果短时期内替换大量杨柳树,会对生态环境质量造成较大的影响。
“打针”技术为何推广难?
虽然注射“抑花一号”药剂可以使飞絮量减少90%以上,但是由于本市可以为树“打针”的技术人员比较少,每年春季开展这项工作的人员不固定,给这项技术的推广造成了一定影响。
本市雌株杨柳树的数量有多少?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但是保守估计会达到100万株以上,去年本市使用“抑花一号”药剂防治杨柳飞絮的数量约为10万株左右,不足总量的十分之一。虽然“打针”具有操作简单的特点,但还是要对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把握好关键技术环节,如果注射剂量或操作手法出现偏差,会影响药剂的实际效果。
但是,由于给杨柳树“打针”只在一年中很短一段时间内完成,相当于一项“临时性工作”,无法形成一支长期稳定的队伍,基本上每年都要进行重新培训。
现场
注射剂量要根据树干粗细调配
昨天,北青报记者在天坛公园看到,20多名技术人员正在天坛公园为近千株杨柳树注射药剂,也就是俗称的“打针”,通过这种方式抑制杨柳飞絮。目前,市属11家公园杨柳飞絮治理工作现已全面开始实施。
现场,技术人员先用打孔机垂直打孔,随后将配置好的药液加入注射机内,并把注射机的针头垂直插入注射孔,直达底部。
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所长车少臣介绍说,这种药剂名为“抑花一号”,随着药液的蒸腾作用扩散到树体的各个部分,抑制杨柳树花芽的形成,达到控制第二年杨柳飞絮的目的。北京地区注射药剂的最佳时期是3月初至5月底,这是杨树和柳树花芽分化的前期。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根据树干的粗细程度不同,药液注射量和在树干上打孔的次数也不一样,树干越粗,注射的药液越多,打孔数量也会相应增加。车少臣介绍说,注入“抑花一号”药剂后,飞絮防治效果可以达到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