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与北京市政府新闻办深度合作共同开展项目研究

19.12.2014  22:43

      12月18日下午,“境外媒体北京报道的特点、规律及对策研究”项目委托签字仪式及开题会在北京新闻出版大厦举行。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王惠,市委宣传部秘书长张劲林,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媒体服务处处长徐和建、副处长邹璐巍,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助理张宝钧教授,北京语言大学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主任韩经太教授,北京语言大学宣传部部长、外媒报道分析中心副主任高金萍教授,北京语言大学宣传部咸俞灵老师,北京语言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张海华副教授出席签字仪式。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和北京语言大学将联手开展境外媒体北京报道特点、规律及对策研究,王惠主任和韩经太教授代表合作双方签署项目委托书。北京市委宣传部秘书长张劲林主持签字仪式和项目开题会。

      北京市政府新闻办主任王惠指出,项目研究要从“国家智库”的高度来立意,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提出富有创新性和指导意义的建议,切实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提升提出对策。王惠主任认为,当前国家在外宣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中国国家形象被歪曲、被误读,一定程度上不被接受甚至被妖魔化,本项目研究可以为中国对外宣传建言献策,变挑战为机遇,塑造国家正面形象;项目研究要以习总书记的一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通过外媒北京报道的特点、规律和对策的研究,为国家对外形象塑造咨政建言,让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她强调,项目研究一要注意抓住近几年来北京发生的大事要事;二要突显北京特色,梳理和推介北京市外宣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工作特色;三要以鲜活的案例为依托,进行理论提升。在研究方法上,要扩大视野,运用比较方法,与国内各城市的外宣工作比,与世界各国的国际化大都市比;既要有现状分析,更要预测未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各种方案供国家决策者参考,力争做出一份站位高、视角全、有分量、出新意的研究报告。

        北京市委宣传部秘书长张劲林也提出了五点建议:一,研究要接地气,结合北京市实际工作需要,解决实际问题;二,结合明年北京市委市政府承担的主要工作任务进行研究,如申冬奥等重大工作;三,宏观与微观相结合,要对常驻北京的境外媒体记者的报道做深入细致分析,点面结合,从而对外媒北京报道的态势有全面的把握;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结合北京市外宣工作已经形成的经验、做法和理论,产出具有较高理论水准的成果;五,可进行全面监测和分析,不仅包括平面媒体,更要纳入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

        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助理张宝钧教授在发言中感谢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对北语的信任,并表示学校将大力支持外媒报道分析中心抓住机遇、做好研究,努力提升学校为政府咨政建言的能力。

        项目负责人高金萍教授汇报了项目研究的具体工作方案。该课题将使用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外媒报道分析中心自主研发的“外媒分析系统”,采用数据挖掘分析方法,聚焦境外媒体关于北京的重大事件、突发事件报道,发现并梳理归纳出境外媒体北京舆情的特点和规律,为北京城市形象乃至中国国家形象塑造、国际地位提升、影响力提振提供外宣策略建议。鉴于近年来外媒报道分析中心在外媒舆情监测、分析领域的努力与贡献,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委托该中心承接这一项目。

        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外媒报道分析中心成立于2010年7月,全国政协常委、前国新办主任赵启正为“首都国际文化研究基地外媒报道分析中心”揭牌,该中心是北京高校中最早建立外媒报道舆情监测的一家机构。中心联合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新华社对外部、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等,聘请新闻传播、媒介分析、计算机信息处理、语言文字方面的专家学者,运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对外国媒体有关中国事务的报道,进行采集、统计、分析,形成涉华舆情的分析报告,提出中国外宣的对策建议,服务于国家的外交、外宣、外贸等工作。

        近年来,外媒报道分析中心撰写了多篇突发事件舆情报告,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舆情报告,从第三方角度提出了外媒涉华报道的舆情分析、走势预测、外宣建议。中心的舆情报告曾多次获得中宣部舆情局的褒奖和采纳证明。中心研究员的成果多次入选《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基地成果汇编》,中心副主任主持的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的前期成果,曾入选北京市哲社规划办主办的《成果要报》(2012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