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大到海淀调研非遗保护工作
07.03.2017 01:05
本文来源: 文化局
为做好北京市非遗保护地方性法规制定的立项论证,3月1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委员、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体办公室主任孙世超一行来到海淀区调研。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王鹏、区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王鲁豫、文化委主任陈静等陪同。
孙世超一行先来到宏音斋笙管制作技艺工作室,与宏音斋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进行交流。随后,孙世超一行到北京市及海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基地、传承项目基地——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小学,观看由非遗传承人担任培训老师、学生现场表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项目:剪纸、京剧、面塑、齐派篆刻、曹氏风筝、北京毛猴、卵石画等,并参观校非遗展室。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北京市文化局介绍了北京市非遗保护工作情况,区文化委汇报了海淀区非遗保护工作情况。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非遗项目保护单位代表分别介绍各自项目的传承、保护情况,并就遇到的问题、需要的政策支持,向调研组进行了汇报。
孙世超主任对北京市及海淀区非遗保护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他指出:非遗保护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非遗项目的传承要从娃娃抓起、在校园广泛普及。他表示,北京市人大将积极推动非遗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 截至目前,海淀区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00项,其中84项进入区级名录,30项进入市级名录,7项进入国家级名录。2016年海淀区积极争取市、区级资金近800万元,用于非遗保护工作;所推动的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取得突出成绩,惠及师生75万人次。海淀区非遗项目多次参加国内外各类展演展示,花样空竹、宋氏三皇炮捶拳、哈氏风筝、程氏针灸、中国传统插花、临清潭腿等项目多次获得嘉奖,其中,宏音斋笙管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吴彤两次获“格莱美”音乐大奖。(海淀区文化委供稿)
本文来源: 文化局
07.03.2017 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