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交通委公布十三五期间交通发展要务

04.12.2015  10:52

北京市交通委公布十三五期间交通发展要务

  12月3日,市交通委公布了十三五期间的交通发展要务。建设公交城市,力争实现公交专用道1000公里且连续成网。适时出台道路限行、拥堵收费试点、错峰上下班等新政策。年底在八通线、昌平线试点低峰票价。

   市交通委主任周正宇介绍,推动停车立法,在道路限行方面、拥堵收费试点、地区错峰上下班等方面出台新的政策。今年将根据新线开通试点适时错峰票价,在八通线部分拥堵站点和昌平线一期5个站试点实施。方案将于近期公布。拥堵费正在设想试点,目前正在研究。

  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指出,关于缓解交通拥堵,“十三五”时期,必须打好缓解交通拥堵这场硬仗。要在完善治理交通拥堵总体方案基础上,分阶段推出重大治理举措,分年度实施交通拥堵治理专项行动计划。

  据市交通委介绍,以此为指导,北京交通具体发展目标和指标如下:

  到2020年,人口控制在2300万;机动车保有量不超过630万辆;中心城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5%;五环内机动车流量降低10%-15%,交通指数5.5。

  构建一小时京津冀区域交通圈:100公里半径范围主要采用市郊+城际铁路;300公里半径范围主要采用城际+干线铁路。建设高效密集的3400公里城际铁路网。

  力争2020年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1000公里,轨道交通出行分担率占公共交通的60%以上,公交专用道里程达1000公里,中心城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95%。五环内治理完善3200公里连续成网的自行车道路系统。

  到2020年中心城小客车出行比例控制在25%以内。全市规划停车位总量原则上应按照基本车位1比1、出行车位1比0.2的标准统筹考虑。对基本车位建立分区域差别化供给政策,对出行车位采取更加严格的区域控制政策。

  城市功能疏解方面,加强通州副中心交通保障,推动S6号线、R1线或R1支线、八通线南延、M6号线东延、7号线东延等线路提前启动建设

  聚焦大方向:

  建设

  京津冀打通区域断头路

  推动京津冀交通设施互联互通。构建高效密集的城际铁路网。推进京唐城际、京津第二城际、廊涿城际以及城际联络线建设,扩大京津冀地区轨道规模,构建“轨道上的京津冀”。

  打通“断头路”和“瓶颈路段”,提高京津冀区域公路互联互通水平。推进京台高速、京秦高速、兴延高速等高速公路建设以及G107、G105等国道建设,实现京津冀地区干线公路网有效连通。推进松兰路、张定路、昌赤路等市县道路建设,打通区域公路系统断头路。

  提升区域性民航铁路枢纽地位

  构建京津冀区域民航综合枢纽。加快北京新机场一期建设并投入使用,同步建设完善新机场周边集疏运网络建设。强化首都铁路枢纽地位,建成京沈客专、京张城际、京霸城际等高速铁路。完成星火站、新北京东站、丰台站、清河站铁路枢纽站点建设。新建窦店货运站,改造既有双桥、黄村、大红门等货场。完成京通、京原铁路电气化改造,北京枢纽东北环线复线电化、京承线电化(怀柔以远)改造。

  疏解

  多条地铁线路东延通州

  加强通州副中心交通保障,推动S6号线、R1线或R1支线、八通线南延、M6号线东延、7号线东延等线路提前启动建设。完善线网功能结构,推动增设有轨电车线路。推进广渠路大容量快速公交的规划建设,增设区域“微公交”,提高通州路网密度。

  推动新北京东站规划建设,推进通州核心区、东小营等公交场站建设。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在公共交通领域的应用。

  每年完成30项疏堵工程

  按照《北京市缓解交通拥堵总体方案(2016—2020年)》,加快建设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综合交通体系。一是治理“城市病”与“交通病”。治理“道路堵、停车乱、地铁挤、公交慢、换乘不便”,在完善城市规划、加快城市中心区疏堵工程建设、提高交通综合管理水平、加强机动车总量调控并引导合理使用等4个方面实施21项治堵的具体措施。

  稳步推进实施疏堵工程,“十三五”期间,力争每年完成市级常规疏堵工程30项以上,维持年度使用疏堵工程专项资金约1亿元的水平。

  立法

  出台非法运营查处条例

  完善交通法制和标准体系建设。完善法规体系,完善交通拥堵治理法规保障。推动停车立法,出台北京市机动车停车条例,修订出租管理条例,推动出台北京市非法运营车辆查处条例。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加大力度参与国、行标制定。推动行业标准体系建设,加强区域交通标准化工作统筹。

  此外,在道路限行方面、拥堵收费试点、地区错峰上下班等方面出台新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