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业产业转移成效显著
“十一五”以来,特别是近年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逐步推进,产业疏解工作不断深入,北京市不断化解城市发展与工业生产的矛盾,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空间布局,逐步淘汰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益的产业,转移疏解不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产业,同时大力发展以高技术为核心、附加值高、带动力强的高精尖产业。经过十年努力,北京工业发展逐步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换,形成了以电子、汽车、医药、先进装备等高端新兴行业为主导的产业支撑;工业企业和用工人数逐年减少,劳动生产率稳步提升;工业产业转移与空间集聚成效初显。
一、高耗能行业经济量占比、增速和能耗水平全面下降
2006年以来,高耗能行业在全市工业中的比重逐年降低。2006年—2014年,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由35.9%降到24.8%。2015年上半年,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速同比下降2.2%,比2014年回落5.5个百分点。其中,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速同比下降,与2014年相比,分别回落32.5个、13.2个、9.4个、2.9个和0.9个百分点。
2006年—2014年,先后受首钢在京涉钢主流程停产、压减燃煤、《禁限目录》的实施等因素影响,北京市高耗能行业能耗水平逐年稳步下降,能耗从2100万吨标煤左右下降至1200万吨标煤左右。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253.2万吨标煤,同比下降5%。2015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753.9万吨标煤,同比下降10%,为2007年以来最低水平,万元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2.3%。其中,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553.4万吨标煤,同比下降11.1%,降幅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能耗下降最多,降幅为18.2%。
二、空间布局优化,制造业向郊区转移、向园区集聚
北京市工业空间布局不断优化,首都功能核心区凸显“总部经济”特征,高端制造业向郊区集聚趋势明显。2014年,城六区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制造业的比重为25.9%,比2006年降低22.2个百分点。城市发展新区是北京现代制造业的重要集聚区。2014年,城市发展新区的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842.7亿元,为2006年的2.6倍,占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业的65.3%,比2006年提高19个百分点。在城市发展新区中,顺义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制造业增加值共占规模以上制造业的42.8%,比2006年提高13.6个百分点,成为领跑全市工业增长的重要区域。
工业企业向郊区转移的同时,进一步向产业园区集聚。2014年中关村示范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64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数的45.1%,比2006年提高21.1个百分点。中关村工业企业2014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007.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50.6%,比2006年提高14.5个百分点。
三、工业投资向高端产业和外地转移
十年间,北京市工业投资方向在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推动下变化显著,投资逐步向汽车、电子、医药和高端装备等产业转移,传统高耗能产业的投资比重降低。“十二五”以来,汽车制造业(包括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实现投资占工业总投资的比重为43.3%,比“十一五”期间提高15.3个百分点。2015年上半年,全市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0.9%,与全市工业投资下降态势形成反差。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企业向河北、天津迁移的意愿增强。2015年2季度,企业景气问卷调查显示,被调查企业中有65户企业计划在年内进行外迁或者在异地新建生产基地,其中,49户企业将落户至河北、天津,比1季度增加11户企业。同时,一些需要新增产能的重点企业开始在外地投资建厂,如北京现代汽车四工厂于2015年4月开始在河北省沧州市投资建设,也是北京现代汽车首次在京外地区投建的工厂。
四、北京工业质量效益水平逐年提高
2014年,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保持良好水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493.2亿元,同比增长18.5%,实现利税总额2366.8亿元,同比增长13.8%。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99.2%,比2006年提高108个百分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为8%,比2006年提高2.2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7.7%,高于2006年3个百分点;人均主营业务收入为178.2万元,是2006年的2.4倍;全员劳动生产率32.8万元/人,是2006年的1.9倍。2015年上半年,工业利润在2014年高增长的基础上实现平稳增长,利润总额同比增长6.3%,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7.8%,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
五、创新能力增强,高端化趋势明显
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大中型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189.2亿元,为2006年的3.2倍。R&D投入强度(R&D经费内部支出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1.2%,比2006年提高0.3个百分点。2015年1月-2015年5月,大中型工业企业R&D经费内部支出快速增长,增速达到28.9%,R&D投入强度为1.28%,比2014年提高0.1个百分点。随着R&D经费投入的增加,技术创新成果也不断涌现,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发明专利9835件,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为8010件,为2006年的9.9倍。
2015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中现代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6%,增幅高于规模以上工业7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由2013年的43%提高至49.2%,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8.5%,明显快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74.8%。奔驰、京东方、中芯国际等高端企业保持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高铁装备成为北京工业新的增长点。